派系纵横:西安事变时期国民党主要地方势力解析

西北地区

东北军,前身为张作霖创建的奉军,1928年东北易帜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作为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地方武装,该部拥有20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及炮兵等特种部队约25万人,装备精良。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陕军杨虎城派,前身为陕西靖国军和国民军联军余部,1927年杨虎城率部投奔冯玉祥后逐渐壮大。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下辖3个师及直属部队,总兵力约4万人,牢牢控制关中战略要地,并依托自建的西安兵工厂保障军需补给。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促成国共二次合作。

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起源于清末西北回族武装,后演变为以马步芳家族为核心的封建军事集团。该集团拥有约5万骑兵及地方武装,凭借政教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和剽悍的作战风格,成为西北地区颇具战斗力的地方武装。西安事变爆发后,马步芳等迅速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公开谴责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行动,并调遣部队向东推进,对西安形成侧翼威胁,以实际行动配合何应钦的军事讨伐计划。

宁夏马家军(简称"宁马"是以马鸿逵家族为核心的西北回族军阀势力,其前身可追溯至清末马福祥统领的"昭武军"。马鸿逵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实际掌控约3万兵力,西安事变爆发后,马鸿逵初持观望态度长达三日,待中央军讨逆态势明朗后,方于12月16日倒填日期为13日发表"讨逆"通电。

新疆盛世才集团脱胎于金树仁主政时期的新疆省边防督办公署部队,至1936年西安事变时已发展为掌控全疆的军政实体。该集团经整编后拥有6个师及直属部队共2万余兵力,并构建起覆盖全境的特务系统。西安事变爆发后,他虽公开通电"拥护中央",实则采取观望态度,待局势明朗后才公开表态。

华北地区

‌晋绥军阎锡山派其前身为清末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该集团在中原大战后实力中落,现拥有8个步兵师及炮兵、骑兵等特种部队,总兵力约10万人,控制着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核心区,并垄断山西兵工厂等军工生产。西安事变爆发后,阎锡山立即通电"拥护蒋委员长",同时暗中加强晋南防务。

西北军宋哲元派,其前身为冯玉祥西北军嫡系残部,1930年中原大战败北后被国民政府收编为第29军。该集团实际掌控冀察两省及平津地区,辖第29军4个师与直属部队共约5万兵力,成为华北最具实力的地方武装。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哲元虽与韩复榘联合发表"政治解决"通电示好中央,实则按兵观望局势演变,企图借机强化地方自治权力。

西北军韩复榘派,其前身为冯玉祥西北军韩复榘部,1929年蒋冯战争期间,他率部叛冯投蒋,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主席,由此形成独立军事集团。该集团辖3个正规师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约5万人,主力驻防济南、泰安等鲁中要地。西安事变爆发后,韩复榘迟至12月21日才通电表态"拥护中央",且暗中与张学良保持秘密联络,其政治投机行为引发蒋介石深刻忌恨。相较于宋哲元对中央的暧昧态度,韩复榘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抗拒立场,最终因1938年弃守山东而被军法处决。

绥军傅作义派晋绥军重要分支,其前身为阎锡山晋绥军第35军。该部长期驻守绥远地区,下辖第35军正规部队及地方保安武装,总兵力约3万余人,掌握归绥(今呼和浩特)等战略要地。西安事变爆发后,傅作义立即通电表态支持中央,并加强绥东防务以防范日军趁乱进犯。

西南地区

新桂系,前身为旧桂系覆灭后重建的广西定桂军和讨贼军,1925年统一广西后形成新体系。该集团拥有第7、第15军等6个师约10万精锐,控制广西全境及湘粤部分边区,建有相对完善的军工和民团制度。西安事变爆发后,李、白等人公开呼吁和平解决,既借机向蒋介石施压争取更大的抗日主导权,又谨慎避免与中央政府完全对立。

川军刘湘派,其前身为四川陆军第2师,经1920年代军阀混战后逐步掌控川东地区。该集团控制重庆、成都等核心区域,下辖7个步兵师及炮兵团等部队,总兵力达12万人,并掌握重庆兵工厂等军工设施。西安事变爆发后,刘湘率先通电支持蒋介石,同时迅速调兵控制川陕战略通道,此举既赢得中央信任又强化了对四川的实际控制权。

粤军余汉谋部,粤军重要分支,其前身可追溯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余汉谋师。余汉谋于1936年"六一事变"取代陈济棠掌握广东军政大权,该部掌握第62、63、64军等5个师约8万人,实际控制粤北及珠三角核心区域。西安事变爆发后,余汉谋虽率先公开通电支持蒋介石,但暗中仍与桂系维持军事联防协议。

川军邓锡侯派,其前身为四川陆军第3师,在1920年代军阀混战中逐步掌控川北地区。该派系控制绵阳、广元等战略要地,下辖4个步兵师及独立旅约6万人,掌握着川陕通道的战略主动权。西安事变爆发后,邓锡侯立即公开表态支持蒋介石,同时秘密联络刘湘等川军将领共商对策。

滇军龙云派,其前身为滇系军阀唐继尧近卫部队。该集团实际控制滇黔边境地区,拥有3个正规师及地方民团约5万兵力,主力驻防昆明、大理等要地,并掌握云南兵工厂等军工资源。西安事变爆发后,龙云虽立即通电拥护蒋介石,却同时加强滇北防务以阻止中央军借道入川。

川军刘文辉派,其前身为四川陆军第9师,刘文辉通过1920年代军阀混战崛起,鼎盛时期控制川康地区七十余县,但因1933年"二刘之战"败退西康,实力大损,现仍保有3个师及藏族土司武装约3万人,扼守川藏咽喉要道。西安事变爆发后,刘文辉表面通电拥护蒋介石,实则暗中与各地方势力保持联络

黔军王家烈派,其前身为黔军第25军,王家烈通过1930年代初的省内混战成为贵州军政首脑,但在1935年中央军入黔后实力大减,仅保留新编第102、103师约1.5万人,实际控制范围收缩至黔东南部分地区。西安事变爆发后,王家烈虽公开通电效忠蒋介石,但暗中仍与桂系等反蒋势力保持往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西安事变   派系   国民党   势力   时期   地方   蒋介石   集团   部队   国民革命军   要地   川军   步兵师   军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