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最毒的两大招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完最后一次会议之后,存在了69年的苏联就此解体,分裂成为15个国家。

强大的苏联就这样倒下了,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谁也没想到最终会是这样的结局。

然而,历史并非虚无主义,历史有着其内在的因果。

很多人都将苏联的倒下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激进式改革,然而却忽略了当年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全面否认。

如果没有苏共二十大,或许苏联不会是后来的那个样子。


斯大林去世,苏联开启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这对于正处于冷战中的苏联来说绝对算不上一件好事。

斯大林逝世之前,为了能够使自己在世时候的政策得以延续,于是找到了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三人,安排自己逝世后如何维系政权的事情。

斯大林没有直接选择接班人,而是让三人相互制衡。


然而斯大林怎么也没想到,赫鲁晓夫会这样有手段,愣是将原本三人当中最有实权的贝利亚送上了断头台。

不仅如此,最后贝利亚还被塑造成为一个为了国外资本集团的利益破坏国家的“反动分子”,被扣上了“英国间谍”与“人民公敌”的帽子。

贝利亚死后,全世界都对赫鲁晓夫的做法嗤之以鼻。当时身在北京的毛主席就预言赫鲁晓夫的结局不会好。


然而,以上写着相较于赫鲁晓夫后来做的那些事,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在会上,赫鲁晓夫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报告内容系统性地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全部政策,否认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虽然是秘密报告,但报告的内容却不胫而走。不仅远在北京的毛主席第一时间与中共中央政治局获悉了报告的内容,西方阵营也同样知晓了这件让人咋舌的事情。


毛主席当时听完我党的代表就报告的内容作的汇报之后就说了八个字“掀了盖子,捅了篓子”。

虽然对于当年斯大林执政时候的一些做法,毛主席也是有些反感的。但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却十分的中肯。


客观上说,斯大林却是在苏联初期出台过一些有损于苏联农民的政策,强行征收农业产出来反哺工业,又在苏联进行大清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苏联后来的强大。仅仅用了“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就让苏联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没有这些强大的工业作为基础,苏联不可能战胜纳粹德国。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虽然在战后苏联曾经有过支持国民政府的行为,还让外蒙古从我国独立了出去。但是苏联对于我们国家的支持也是不小的,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没有斯大林,没有苏联我们不可能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者。

因此对于斯大林,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比较公允地进行评价,其人生平功过,至少能够评得上五五开。


赫鲁晓夫使得苏联陷入思想的混乱

然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这一场全面否定的批判,使得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大吃一惊。

毛主席认为:“搞突然袭击,不仅各国党没有思想准备,苏联党也没有思想准备。这么大的事情,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不同各国党(社会主义阵营)商量是不对的”。


果不其然,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认之后,苏联在思想上就出现了极大的混乱。甚至导致了苏联国内局势的紧张。

对于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赫鲁晓夫并没有有所收敛,更没有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导致的,于是变本加厉地在苏联进行了一场反对斯大林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甚至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此后,苏联便开始了一场思想领域的“肃清”。

当时,苏联底层批判斯大林,而在苏联的知识分子圈子里面则是连同列宁一并作为批评的对象。

后来搞垮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以及雅克夫都是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苏联全面走向了“苏修”以及“大国沙文主义”。


然而,如果仅仅是“修正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并不能击垮苏联。赫鲁晓夫政治对苏联造成最大影响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得来名正言顺,赫鲁晓夫处心积虑地将斯大林塑造成为了一个暴君的形象。


首先,赫鲁晓夫通过对苏联成立之初的政策进行否定,否定了斯大林将苏联带入工业大国的历史功绩。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在成立之初的特殊国情,不顾当时纳粹德国蠢蠢欲动的国际形势,只是一个劲地偷换概念,拿着不是当理说。

将斯大林时期的一些问题上纲上线,把存在的问题上升到路线问题。

最终不顾结果,从根上推翻了斯大林时期的所有功绩。


另一方面,将当时苏联国内政治上出现的积弊全都归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为达到掩盖当时苏联政治上的种种问题的目的,不惜甩锅给斯大林。将苏联的前领导人塑造成为了一个需要被打倒的对象。

这样一来,表面上打到的是斯大林,实际上打到的是赫鲁晓夫上台之前的全部苏联历史。

使得苏联百姓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不问当时的国情如何,反正就是你斯大林的不对。


表面上看赫鲁晓夫在批评斯大林时期搞“个人崇拜”,但事实上赫鲁晓夫才是那个真正搞个人崇拜的人。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就将自己的女婿安排到了《消息报》当总编,控制舆论与意识形态,通过媒体阵地打压前任领导人,打压阵地,抬高自己的地位。

赫鲁晓夫的这两招,直接洗白了自己窃取党内权力的黑历史,却将斯大林定在了耻辱柱上,确实相当的狠毒。

赫鲁晓夫的做法,在苏联的历史上开了一个极坏的头,那就是对前任领导人的清算问题。

以至于后来赫鲁晓夫自己也是因政变而被赶下了台。

思想混乱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1964年,苏共中央主席团背着赫鲁晓夫秘密召开了撤换领导人的会议。

当时赫鲁晓夫被控制在黑海边上的一处别墅内,对会议的内容毫不知情。直到会议结束后,才有人将会议的结果以通知的方式告知赫鲁晓夫。

对于这个结果,赫鲁晓夫当然是不接受的,于是在回到莫斯科之后便与苏共中央主席团吵成了一团,甚至在会场直接用十分粗鄙的话辱骂主席团的成员。

而正是这一举动,让苏共中央主席团决定不再保留赫鲁晓夫的中委职务,直接赶出了苏共中央。

等到赫鲁晓夫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准备服软的时候才发现,当年自己开的那个头,让自己面临了与斯大林一样的结局。

不过相比较于赫鲁晓夫当年对于斯大林的野蛮批评,苏共中央也算是“留人留面”的了,最终苏共中央作出了不对赫鲁晓夫展开广泛讨论与尖锐批评的决定。

甚至还为其安排了一次别墅,每月固定发放一大笔退休金,享受专车。


赫鲁晓夫最终算是得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但是其对于苏联以及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起到的坏作用却是留了下来。

尤其是在思想方面,是赫鲁晓夫让整个苏联的群众都对过往的历史产生了怀疑,而这种怀疑最终发展到了对于信仰、国家体制的怀疑。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在苏联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以粮食援助作为筹码,逼着苏联打开对媒体的控制,让西方媒体进入苏联。

结果,本就思想混乱的苏联人,在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攻势下,很大一部分人将西方世界当作了理想之国。


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对于雅科夫的任用更是让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丢失。诸如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BBC、德国之声这样的西方媒体大量涌入,使得苏联在最后十年时间里完全否定了其来时的路,甚至连苏联的领导人都倒向了“民主、自由”的怀抱,彼时的苏联就连民族英雄卓娅都成了批判的对象。

结果,在戈尔巴乔夫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改革,准备张开双臂全面拥抱新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强大的苏联已经走向了灭亡。


当莫斯科的苏联国旗降下之后,新世界的大门为俄罗斯等15个原苏联成员国“敞开”之时,等待这些国家的却只有无尽的苦难与衰败。

而这一切的根源,却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赫鲁晓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历史   赫鲁晓夫   斯大林   苏联   苏共中央   戈尔巴乔夫   时期   思想   主席团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