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多方媒体报道,此前因违反平台规定被封禁的千万粉丝网红“秀才”(本名徐某)疑似通过“借壳”方式尝试复出。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事件核心脉络
1. 封禁背景
2023年9月,抖音以“违反社区自律公约”为由封禁“秀才”账号,其粉丝量超1200万,获赞量超2亿 。封禁前,他因拍摄乡村风短视频走红,以捂嘴偷笑、撩发等标志性动作吸引大量中老年女性粉丝,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收割机” 。同时,他被举报涉嫌税收违法及诱导粉丝打赏,亳州市税务局曾确认收到相关举报材料并展开调查 。
2. 复出迹象
2025年8月6日,多家媒体发现名为“王老四”的抖音账号发布多条疑似“秀才”出镜的视频。这些视频延续其以往风格,配文使用“#秀才”标签,并标注“和秀才老师合拍” 。其中一条7月23日发布的视频获赞超41.4万、转发超45.7万,评论区聚集大量原粉丝互动,账号运营者回复“感谢支持”。不过,目前该账号已删除所有相关视频。
3. 发布者回应与争议
账号“王老四”于8月6日发布视频否认“借壳复出”,称与“秀才”是好友,因对方出差顺路合拍搞笑视频。但这一解释未完全平息质疑,部分网友认为视频拍摄手法、场景选择与“秀才”此前作品高度相似,且账号短时间内密集发布其出镜内容,存在刻意引流嫌疑。
二、关键争议点分析
1. 平台监管与规则边界
抖音在2024年1月明确将“秀才”列入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的账号名单,且平台政策禁止劣迹网红通过改名、换账号等方式“转世复出”。此次“王老四”账号的行为是否构成违规,取决于平台对“借壳”行为的认定标准。若“秀才”实际参与内容策划或收益分成,可能违反平台规定。
2. 税务与法律风险
尽管“秀才”此前被举报涉嫌税收违法及欺诈(如北京62岁女性举报其骗取51万元,后双方和解) ,但税务调查结果尚未公开。若其复出涉及商业活动,需重新审视其纳税合规性。此外,若存在虚构人设、诱导打赏等行为,可能触及《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等法规 。
3. 粉丝群体与社会影响
“秀才”的粉丝中86.98%为女性,且超70%年龄在50岁以上 。其复出可能重新激活中老年粉丝群体的情感投射,甚至引发非理性消费风险。此前有72岁粉丝曾跨省追星,此类案例凸显网红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力 。
三、平台与监管的应对
1. 抖音的潜在措施
目前抖音尚未对此事件正式回应,但根据其过往政策,若“秀才”被证实通过他人账号变相复出,可能对“王老四”账号采取封禁、限流等措施。此外,平台可能加强对“借壳”行为的监测,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出镜者身份。
2. 税务与司法跟进
亳州市税务局需明确2023年举报案件的调查结果,若存在偷税漏税行为,需依法追缴税款并处罚 。同时,若“复出”涉及新的商业合作,税务部门需核查其收入申报情况 。
3. 社会舆论与公众监督
事件引发关于“劣迹网红复出”的讨论。人民网等媒体曾发文强调“坚决对劣迹网红复出说不”,指出改头换面复出是对公众的愚弄。此次事件中,网友的质疑与举报(如要求平台提供“秀才”出镜的IP地址、收益流向)可能推动监管进一步介入。
四、事件启示
1. 网红经济的合规挑战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网红行业的灰色地带。部分网红通过“借壳”规避监管,但其内容仍可能延续低俗、诱导消费等问题。平台需完善账号关联监测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红经济的全链条监管,包括税务、内容审核等 。
2. 中老年群体的网络保护
“秀才”的粉丝画像显示,中老年用户在情感陪伴、娱乐消费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社会需提供更多元化的线下活动与线上内容,同时通过家庭引导、平台防沉迷设置(如打赏限额、消费提醒)降低非理性行为风险 。
3. 信息真实性与舆论理性
事件中,“王老四”账号的视频虽被删除,但相关话题已引发广泛传播。这提示公众需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避免未经证实的消息扩散。媒体在报道时也应平衡追踪热点与核实信源,避免加剧舆论对立。
五、总结
目前“秀才”疑似复出事件仍处于舆论发酵阶段,其真实意图与平台态度尚未完全明晰。若后续有更多证据表明其存在系统性“借壳”行为,可能触发平台与监管的进一步行动。对于公众而言,需保持理性审视,同时关注事件对网红行业规范、中老年网络保护等深层议题的影响。
#爆料#网红那些事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