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到中国,后代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那时候俄罗斯还叫沙俄,社会乱成一锅粥,内部矛盾一大堆。1917年先是二月革命,把沙皇尼古拉二世赶下台,临时政府接手,但没多久就稳不住局面。同年十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这场内战从1918年打到1922年,白军是支持旧势力的反革命武装,他们跟红军对垒,但战斗力不行,很快就败了。白军里头有沙俄旧军官、地主、资本家,还有不少普通士兵和百姓,这些人输了仗后,怕被清算,只能往国外跑。

欧洲那边也乱,他们就选了邻近的中国作为落脚点,因为中俄边境长,贸易往来多,中国当时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宽松,没太多精力管这些外来人。

白俄这个称呼,其实指的就是这些反布尔什维克的俄罗斯人,不是白俄罗斯共和国那帮人。历史记录显示,从1918年起,大概有20万到25万白俄通过陆路和海路涌入中国。有些资料说总数可能到30万,但保守估计是20万左右。

他们先去的地方主要是东北哈尔滨、满洲里、上海,还有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这些边境地区,后来扩散到天津、北京和内蒙古东部。

东北有中东铁路,沙俄早就在那建了殖民地,哈尔滨本来就有不少俄罗斯人聚居,到1920年代,那里成了海外最大的俄罗斯社区,人口高峰时有12万多。上海是港口城市,适合海路过来的难民,新疆则是因为陆地边界近,方便中亚过来的哥萨克骑兵和士兵。

这些白俄里头,不光是平头百姓,还有很多溃败的白军官兵。他们带着武器和野心过来,一开始没打算长住,总想着反攻回去。拿东北来说,哈尔滨成了他们的据点,但中国政府当时孱弱,只能勉强安置,不敢硬来。难民们语言不通,汉语不会说,找工作难,大部分干苦力活儿,比如拉人力车、当保镖,或者开小店卖俄罗斯面包。

上海的白俄社区到1930年代有2.5万多人,他们在租界里混日子,有些女性被迫进舞厅或更糟的行当,因为没国籍没人管。经济上,他们一开始过得苦,1925年上海工人罢工时,有些白俄顶替中国人职位,惹得本地人不满,叫他们“老毛子”。

新疆的白俄更多是军人背景,杨增新当省长时,让他们加入归化军,给土地和牲畜,让他们定居,但也监视他们,不准乱动。

关键得提一提谢苗诺夫这个人,他是白军里头的典型负面代表。1890年生在外贝加尔一个哥萨克家庭,一战时当军官,1917年革命后,他不服新政权,集结部队反扑。1918年他在赤塔建临时政府,日本看中他的位置,提供武器资金,让他帮着干涉西伯利亚。

1919年,他升中将,手下1.2万士兵,和日军联手攻占海兰泡、赤塔等地,但红军反击后,他们很快就崩了。1920年谢苗诺夫带着残部逃到中国满洲里,继续拉队伍想反攻,但中国政府多次要求解除武装,他不听,还反复重组。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他投靠日本人,当伪军帮手,搞渗透和间谍活动,对抗日力量下手。他的部队在这些年里抢掠边境,害了不少当地人。1945年苏联军队进入东北,9月在大连抓了他,押回莫斯科,1946年8月枪决了事。

除了像谢苗诺夫这样的军阀,大多数白俄难民就是求生,他们没政治野心,只想活下去。中国对他们的态度总体宽容,没大规模驱逐,还允许他们按习惯生活。1920年代,哈尔滨的白俄建了东正教堂和学校,保留文化,但也慢慢学汉语,跟中国人做生意。

融合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得几代人努力。到1930年代,日本占领东北时,有些白俄被利用当伪军,但多数人避开这些事,专心过日子。

新疆的白俄在盛世才时期,有些人帮着打马仲英叛军,1933年乌鲁木齐战役中,俄籍军官带队支援,但也有些人支持苏联那边。整体上,他们通过通婚融入,血统从纯俄罗斯变成华俄混血,尤其是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好多后代是中俄婚姻产物。

二战结束后,形势变了。1945年苏联进东北,很多白俄面临选择,有些回苏联,但大部分留在中国。1950年代,苏联组织侨民归国,包括俄罗斯人在内,几十万人走了,留下来的只有中国国籍的,大概几千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把他们正式认定为俄罗斯族,不再叫归化族。1980年代,东北有些华俄后代恢复俄罗斯族成分,但1989年后政府停了这种申请。

现在中国俄罗斯族人口,根据2020年普查是1.6万多人,主要在新疆北部和内蒙古什围镇、恩和乡这些民族乡。他们生活跟汉族差不多,经济上靠务农、经商或上班,文化上保留点俄罗斯风俗,比如吃罗宋汤、喝果酱茶,过东正教节日,但也信伊斯兰或佛教的,因为通婚影响。

经历百年,他们的身份认同变了,从难民变成少数民族一部分。基因研究显示,新疆俄罗斯族有47%东亚父系血统,证明了混血程度。北京的雅宝路还有俄罗斯人社区,但整体上,他们融入了中国社会,参与国家建设。

比起祖先的流亡,他们现在有稳定生活,对中国有归属感。这事说明,民族融合靠时间和包容,不是强迫。俄罗斯族对中国贡献也不小,带来了技术、文化,比如哈尔滨的俄式建筑和音乐,还丰富了东北饮食。历史上,白俄难民潮反映了中俄关系复杂性,从沙俄侵占土地到革命后互助,现在成了友好邻邦的一部分。

总的看,这20万白俄的逃亡不是浪漫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教训。战争逼人离乡,求生靠适应。谢苗诺夫那种人下场惨,靠外力作恶没好结果,而普通难民的后代,通过努力成了中国人。这事接地气,就跟咱身边的移民故事一样,时间长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俄罗斯族人口虽少,但他们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证明了国家包容力。未来,他们还会继续融合,保留特色的同时,贡献更多。说到底,身份不是血统决定的,而是生活和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历史   难民   中国   后代   骄傲   年前   俄罗斯族   沙俄   苏联   新疆   俄罗斯   哈尔滨   布尔什维克   东正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