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传统药材,中伊合作开辟药用植物增效新路径

9月2日,2025中国-伊朗“纳米技术赋能药用植物增效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功举办。中伊两国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聚济南,围绕纳米技术在药用植物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共谋合作发展。

2025中国-伊朗“纳米技术赋能药用植物增效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纳米技术赋能药用植物增效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中伊双方在传统医药现代化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产业融合。与会嘉宾围绕纳米技术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高效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需求等内容开展深入交流。

“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技领域,正在为药用植物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家强在会上指出,通过纳米载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实现精准递送和可控释放,这为破解传统药物应用的瓶颈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全球食品科技与化学领域百强科学家之一,伊朗戈尔甘农业科学与自然资源大学的Seyed Mahdi Jafari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纳米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的报告,分享了其在生物活性成分纳米加工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Seyed Mahdi Jafari教授分享了其在生物活性成分纳米加工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就中伊双方在纳米技术、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标准化种植、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机会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两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方面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王绛辉和伊朗专家Seyed Mahdi Jafari教授共同为“中伊藏红花育种与精深加工联合实验室”揭牌。此举标志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在药食同源植物国际科技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中伊藏红花育种与精深加工联合实验室”揭牌。

据了解,此次会议相关合作项目由山东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都市农业创新团队牵头推进,该团队致力于“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繁荣乡村”,聚焦黄精、藏红花等药食同源作物,主要从事特色高值作物种质创新、高效栽培与功能性产品开发。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良种工程等项目,首创黄精“初生根茎芽休眠”理论,建立了黄精种子种苗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构建了黄精遗传转化体系,创制了休眠期新种质;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番红花属种质资源库;研发了藏红花周年化生产技术,实现稳定供应。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药材   纳米   开辟   路径   传统   药用植物   纳米技术   山东省   藏红花   农业   伊朗   种质   领域   活性   成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