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来这招!美国芯片带“毒”入华,重演吞并法国巨头的手段

英伟达芯片被曝有漏洞?美国还要给出口中国的芯片加 “追踪器”?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围堵,却让不少人捏了把汗。

可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三十多年前法国一家公司早已演过同样的戏码,从被轻视到被围猎,从技术领先到沦为棋子,金普斯公司的悲剧告诉我们当年的“金融特洛伊”是如何变为今天的“芯片暗桩”。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美国早已写好的剧本?当年法国公司的悲剧,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法国金普斯公司的兴衰

上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工程师马克·拉叙斯曾在摩托罗拉工作,学成归国后,一头扎进芯片领域,创办了金普斯公司。他们率先发明了“芯片卡”,别看今天手机里的SIM卡、银行卡、身份证好像理所当然,但在那个年代,它彻底宣告了磁条卡的落幕,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

金普斯的技术好得没话说,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法国、德国、墨西哥等国的电信巨头都抢着要,然而当拉叙斯踌躇满志地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那时的美国是全球集成电路的霸主,对这个来自法国的“小发明”嗤之以鼻,他们总觉得最好的技术都得、也必是美国人造的。

这是一种病,拉叙斯在他的书里称之为“非本国发明综合征”,一种根深蒂固的技术霸权傲慢,更是战略上的短视,他们宁可抱着老旧的磁条卡不放,也不愿多看金普斯一眼。

然而技术洪流终究无法阻挡,当金普斯的芯片卡在全球攻城略地,每年数十亿张电话卡、上亿张SIM卡流向世界时,美国人终于从那种病态的傲慢中惊醒过来,他们猛然意识到这张貌不惊人的小卡片,正迅速成为全球信息流通的关键命脉,谁掌控了它,谁就掌控了未来信息社会的主动权。

美国人态度立马转变,他们不再嘲笑“技术含量低”,而是突然热情洋溢,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一家名叫德太投资(TPG)的美国资本巨鳄闻风而至,声称愿意豪掷千金入股金普斯,就为了帮他们打开梦寐以求的美国市场。

这看起来简直是天作之合,对金普斯来说是资金和市场,对德太投资来说是分享技术红利,可谁能想到这竟是“特洛伊木马”最狡猾的伪装?

德太投资入股后并没有急于求成,他们像最有耐心的猎人,步步为营,通过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一点点稀释创始团队的股权,增加美国资本在董事会的席位和话语权。

紧接着,他们开始安插自己的人手,潜入金普斯的核心管理层,这些新来的高管,背景一个比一个复杂,其中不乏与美国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

创始人拉叙斯的权力被无声无息地架空,公司的战略方向不再由法国的技术团队说了算,而是被来自大洋彼岸的资本意志牢牢掌控。到了2002年,时机完全成熟,他们的真实意图终于浮出水面。

在美国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拉叙斯被迫辞职,紧接着公司内部的法国元老和核心技术人员被系统性地清洗出局。一家由法国人发明技术、由法国人一手创办的公司,就这样彻底落入了美国资本的掌控之中。

这场技术吞并,过程如此熟练,每一步都算计得清清楚楚,简直是教科书级的绞杀,金普斯,这颗曾经璀璨的法国科技明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在历史长河里。

拉叙斯后来写了一本名为《跳蚤与虱子》的书,他在书中痛心疾首地总结,在美国人眼中技术从来不是纯粹的,它永远和国家安全、政治利益死死地捆绑在一起。任何可能动摇其霸权的技术力量,都会遭到无情且持续的打击,直到你再也站不起来。

从“金融特洛伊”到“芯片暗桩”,美国人手段升级了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今天,美国要求在中国使用的AI芯片上加装所谓的“追踪定位”功能,这和当年德太投资入股金普斯,骨子里是同一个逻辑。如果说当年用资本打掩护,送进来的是“金融特洛伊木马”,那么今天塞进芯片里的功能,就是一种更为直接和隐蔽的“技术特洛伊木马”。

它的目的可不是争夺董事会那几个席位那么简单了,它想要的是实时监控芯片的去向、用途,甚至是运行中产生的数据内容。在如今的AI时代,算力就是权力,数据就是石油。

如果高端芯片这个“钻井平台”被别人控制,那就等于从源头上被对方掐住了脖子,所有的科技发展、产业布局,乃至国家战略意图都可能暴露无遗。

这已经不是什么“阳谋”,而是实实在在写进技术底层、埋藏极深的“暗桩”,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美方还为此准备了法律武器,2018年通过的“云法案”(CLOUDAct),直接授权美国执法部门,只要服务器是由美国公司控制的,即便数据存储在其他国家,他们也有权强制调取。

想想看,这种“长臂管辖”的法案,一旦和芯片里的“追踪器”配合起来,那威力将是指数级的。

当年的法国政府,在美国以“9·11”后国家安全为由的强大施压下,对金普斯的遭遇束手无策,而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更加体系化、法律化的严密围堵。

从金普斯的教训里找答案

金普斯的悲剧,留下了血的教训,也给我们指明了破局的方向,我们要技术自主,这无疑是最艰难、也最根本的一步,没有自己的高端芯片,就像没有自己的良种,收成的好坏永远要看别人脸色。

无论是龙芯的十年磨一剑,还是华为在逆境中的艰难突围,这些都是在为我们这个庞大的数字经济体打造自己的“技术种子库”,这是我们抵御一切外部风险的根基所在。

我们要掌握规则与标准的主导权,中国这次就英伟达芯片漏洞风险与美方进行约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我们不能老是在别人定好的规则框架里被动挨打,我们拥有全球庞大的市场,理应利用这个优势,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安全标准和准入规则,你的芯片想要进入我的市场,就必须遵守我的安全规矩,没有商量余地。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复杂的应用市场,这简直是我们手里最独特的战略纵深,当年的金普斯渴望进入美国市场,结果反被对方拿捏,而今天是全球无数科技公司对进入中国市场充满了渴望。

这种无形而强大的市场重力是我们手中最有力的谈判筹码,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它,来平衡对方的技术优势,甚至反过来制定游戏规则,让那些企图埋在芯片里的“特洛伊木马”无处藏身。

从金普斯的陨落到今天AI芯片的博弈,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跨越几十年的科技围猎,对手的手段在升级,从当年的资本渗透变成了今天的技术植入,但其围堵的本质和目的,却从未改变。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科技   美国   法国   巨头   芯片   手段   技术   特洛伊木马   公司   当年   市场   美国人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