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水,悠悠田园歌。9月13日上午,济南市文物利用保护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第九期文物古今·乡村发现之旅来到了济阳街道。一群充满好奇与活力的青少年们走出课堂,奔赴一场与母亲河的约会!他们走进黄河臂弯里最绵长的眷恋,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双手体验传承,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的“黄河文化”研学探险!
视频加载中...
第一站:指尖流淌的黄河韵律——陶瓷工坊奇遇记
参观黑陶制作过程
研学首站抵达董家村长田实践基地,在这里孩子们化身“小小匠人”,涌入充满艺术气息的陶瓷工坊,大家围在展柜前,时而惊叹于文物的精巧工艺,时而向讲解员提出充满童趣的疑问,现场气氛热烈。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画笔,将黄河的壮丽、美好的童真、生活的祝福,化作一道道绚丽的色彩,描绘于素胚之上。从上釉到期待装窑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新奇与敬畏。经过1200度高温6小时的烧制,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新鲜出炉,见证着孩子们与黄河流域灿烂文明的深度交流。
素胚上色
开窑
第二站:穿越千年的文明密码——济水春秋博物馆探秘行
参观济水春秋博物馆
走进济水春秋博物馆,仿佛踏入一条时光隧道。丰富的文物静静陈列,孩子们睁大求知的眼睛,跟随讲解员的指引,探寻黄河如何从洪荒之力化身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从古老的农耕工具到生活器皿,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黄河儿女的智慧与勤劳,展现着母亲河千百年如何无私滋养两岸人民,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
参观传统农具
第三站:妙趣横生的打夯体验——共谱传统的“力量与智慧”之歌
体验打夯
“嘿呦!嘿呦!”整齐有力的号子响起。孩子们撸起袖子,亲身体验了一项古老的治河智慧——传统打夯。他们齐心协力,抬起沉重的石夯,有节奏地砸向地面,重现先民们加固堤坝、驯服洪水的劳动场景。汗水与欢笑中,他们深刻体会到治理黄河水患的艰辛与伟大,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蕴含在集体劳动中的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黄河精神”。
第四站:甜蜜治愈的丰收礼赞——葛店村稻田里的趣味农事课
制作棉花糖
研学的最后一站,充满了丰收的香甜。在葛店村黄河·稻香湾研学基地,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在老师带领下观察各种水稻的形态、生长习性及区别。最令人兴奋的环节来了!孩子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体验制作鸡蛋饼、焖米饭、制作棉花糖和爆米花等活动。亲手制作爆米花和棉花糖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和糖丝的丝丝缠绕,孩子们的笑脸在蒸汽与香气中格外灿烂。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黄河慷慨馈赠的最甜蜜的感恩。
制作米饭
此次济阳黄河研学之旅,围绕黄河文化展开特色课程。从黄河的地理概况到历史变迁,深入阐述黄河文化在济南济阳的独特表现与深远影响,是一堂行走的、充满欢声笑语的生动课堂。让青少年们在实践中,体验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教育,就在这壮丽的山河与深厚的文化传承之中!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