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妈,你怎么最近总抱着水杯不放啊?”
“这嘴巴一到冬天就干,喝了水也不管用,晚上睡觉都能被口干渴醒。”
68岁的李阿姨,原本身体一直不错,但立冬过后,这种“上火”的感觉却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口干、咽痛、嘴唇干裂,甚至说话都有点费劲。

她一度以为自己是“上火了”,连忙吃了两天凉茶,可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胃开始不舒服、早上腹泻不断。
直到去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说了句点醒她的话:“您这不是‘上火’,而是‘阴虚’。”
医生提醒:立冬后口干,不一定是热,多半是体内津液不足,脾肺阴虚,反倒忌吃寒凉清热之物,需温补滋阴、润燥养津。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不是要“泻火”,而是要“润肺养阴”。

而立冬前后,正是“干燥+寒冷”叠加的季节,空气湿度骤降、气温突变,尤其对中老年群体而言,津液更容易被“蒸发”殆尽,引发一系列“干火上扰”的问题。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这些并不罕见,但一旦应对方法不当,就可能“越调越乱”,加重虚火和脏腑负担。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讲清楚:
为什么立冬后口干的人变多了?该如何从饮食上调理?医生建议:少碰辛辣,多吃这4样,滋阴养阴不过火。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会本能地认为:“嘴巴干、嗓子痒,是不是又上火了?”
但从中医角度来看,立冬之后的口干,多属“阴虚火旺”,而非实火内热。
什么意思?
“阴虚”指的是体内津液、精血的不足,导致身体处于“水少火多”的状态。
而冬季干冷的气候,进一步消耗人体津液,使“火势更旺”,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灼热、五心烦热、便干尿黄、夜间出汗等。

而此时,如果再吃麻辣火锅、炒椒牛肉、麻辣串串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让症状更严重。
权威数据显示:
在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冬季门诊统计中,因“冬季干燥导致口腔黏膜不适”的老年患者增加了26.4%,其中近七成为“阴虚内热”所致。
此外,现代医学也证实:冬季空气湿度常低于30%,加上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加快,人体水分流失更快。
如果此时体内水分补给不及时,口腔干燥、咽喉灼热、皮肤瘙痒等现象就接踵而来。
更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口腔溃疡、慢性咽炎、气道敏感、失眠多梦等症状。

不是你水喝得少,而是你“不会补阴”。
口腔湿润,说话不再卡嗓子
摄入润肺养阴食物后,口腔黏膜水分提升,说话更顺畅,晨起咽干、夜间口渴明显减轻。
睡眠变好了,夜醒次数减少
阴虚体质者常有“虚火上扰”,影响睡眠。饮食调理后,失眠、多梦、易惊醒等症状减轻,睡眠更深更稳。
皮肤更润,干痒减少
润燥类食物如百合、银耳富含黏多糖和天然植物胶质,有助于提高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缓解脱屑、瘙痒等问题。

这些变化不是立竿见影,但一旦持续吃对食物、调整习惯,改善往往从“细节”开始——早起不再口苦、夜间能安稳入睡、讲话更有底气。
百合:清心润肺,安神助眠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百合含有多种皂苷类物质和黏液质,能有效缓解咽喉不适、润滑气管、改善睡眠质量。
建议:用百合煮粥或与莲子搭配炖汤,适合阴虚火旺、失眠多梦者。
银耳:养阴润燥,美容护肤
银耳又被称为“穷人燕窝”,富含植物胶质、多糖体和膳食纤维,具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润肠通便等多重功效。

尤其对老年女性而言,长期食用银耳汤有助于皮肤水润、延缓衰老。
建议:与枸杞、红枣、冰糖同煮,每次10~15克,早餐或晚餐间隙食用效果佳。
梨:润肺止咳,降火生津
梨性寒味甘,有“天然润喉剂”之称。
其丰富的果胶和天然糖分,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尤其适合因阴虚导致的咽干咳嗽。
建议:煮熟吃优于生食,避免寒凉刺激。可尝试“冰糖蒸梨”或“川贝炖梨”等家庭做法。
山药:健脾养阴,气血双补
山药被称为“补而不燥”的神物,兼具滋阴润肺、健脾补肾的作用。

其中含有的黏蛋白和多糖类物质,可提升免疫力、增强体力、缓解口干体虚等问题。
建议:可做山药粥、山药炖排骨,也可切段清蒸,口感软糯不燥。
搭配原则:
每种食物的量要适中,润而不腻、补而不燥,忌一次性摄入太多导致脾胃负担。
同时建议:

而立冬之后,尤其中老年人,应着重从“滋阴润燥、健脾养肺”入手,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
如果你也总觉得口干舌燥、咽喉发紧,不妨从今天开始:
少吃点麻辣火锅,多吃点百合银耳,少吹口干风,多喝温润茶。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一口粥、一片果、一杯水中慢慢积累。
立冬已至,阳气渐藏,滋阴护体,是时候为这个冬天提前“保湿”了。
请注意: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仅作生活建议参考。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是否适合文中建议需结合个体体质与基础病情况综合判断。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中医药养生基本知识与技能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冬季常见口腔黏膜问题流行病学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5.《阴虚体质的辨证调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