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快要成了!中国击破“芯片围堵”,就只差这一步

从2016年的“中兴事件”开始,美国就展开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一步步升级到“全面禁运”,想要扼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

但最近据日本媒体透露,中国距离造出“光刻机”只差一步了!有望成为继日本、荷兰之后,第三个掌握“光刻机”制造技术的国家。

中国是如何击破“芯片围堵”的?中国距离造出“光刻机”到底还差哪一步?

只有两个国家能造“光刻机”

全球光刻机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光刻机制造由荷兰的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三家企业主导。这三家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态势,在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上各具特色。

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主要是聚焦于中低端光刻机的生产,因为其“高性价比”,而广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荷兰的ASML公司则走“高端化路线”,其制造的EUV光刻机能够制造7nm以下的芯片,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公司就是用ASML公司制造的光刻机,才生产出了大规模的“高级芯片”。

目前的光刻机市场荷兰的ASML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乎垄断着高端光刻机市场。

西方通过大规模入股这几家公司,加上“一定的外交手段”,间接控制了这3家公司,这才能够在“芯片问题”上对中国“卡脖子”!

“摩尔定律”在失效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65年所提出的一个观点,他预测芯片上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可以翻倍。

芯片的性能会不断增加,而体积却会变得越来越小。

这个定律在生效半个世纪之后,受“边际效应”的影响,在今天终于放缓“摩尔定律”,甚至面临终结。

芯片的提升已经快到它的极限了,再提升的空间也不大了

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其对芯片性能的提升却微乎其微,简单来说,就是再提升的“性价比不高”了!

西方的“技术停滞”给中国带来了追赶的“契机”!

中国的“芯片布局”

大家都知道,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制造光刻机更是复杂,它需要无数个流程和零件。例如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EUV光刻机,光是供给他们零部件的供应商就有5000多家。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芯片战”,妄图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扼杀在摇篮里”

但也倒逼中国建设自主的芯片供应链,可能让中国完成自主化后,反而侵蚀了西方在芯片行业的市场份额!

不要忘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芯片消费总量的35%,市场规模超过了2500亿美元。

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全工业体系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工业完整程度超过了拥有30个工业大类的美国和拥有35个工业大类的德国。

背靠14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工业体系完整,有充足的试错空间和巨大的生产潜力,这就是中国敢于“亮剑”的“底气”所在。

为了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专门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两期一共3000亿元,并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工业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西方内部也不团结

美国对中国发布的禁令直接地影响到了荷兰ASML公司的营收,净利润暴跌。

于是ASML公司表面上严格遵守美国发布的禁令,停止向中国出售先进的EUV光刻机,而是向中国出售支持支持38nm工艺的1980Di DUV光刻机,其经多重曝光后可实现7nm芯片的生产。

同时,ASML公司持续“去美国化”路线,不断降低美国零件的使用占比,以减少美国的“长臂管辖”。

并且,ASML公司积极游说欧洲各国政要,强调“欧洲自主决策权”,并认为对中国的过度封锁会“加速中国的自主替代”。

7月16日,ASML公司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其营收高达77亿欧元,利润高达22.9亿欧元。可见与中国合作给ASML公司带来的收益之大!

还差最后一步!

中国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出制造28nm芯片的光刻机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已经开始量产。

中国使用“多重曝光技术”等工艺,将28nm芯片的体积不断地压缩,其性能直追英伟达的7nm芯片H20。

以至于美国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为中国设置“技术天花板”,允许中国购买“落后一代的设备”,让中国不得不继续保持对西方的“技术依赖”,从而延缓中国关键设备的自主化进程。

中国近年来不断攻克西方的“卡脖子”技术,将西方给与中国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了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开辟出了新的技术方向。

例如中国自主研制的涡扇-15航空发动机,其性能接近美国的F119发动机水平;新松、埃斯顿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推高至了40%;中国的“宁德时代”研制的麒麟电池,其续航达到了1000公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高达37%。

此外,中国的核电站技术、光伏技术、高铁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反而可能有“卡西方脖子”的可能。

中国一直没有放松现在还差一个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好,就是中国制造的28nm光刻机距离顶尖的5nm、7nm还有距离。

虽然对于很多工业与军事设备来说,28nm的芯片已经足够用了,但中国的光刻机技术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毕竟,5nm、7nm芯片才是市场应用的主流选择。

对未来的展望

举国体制与市场化创新相互结合,给中国的技术攻关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未来的5-10年,中年过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西方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混吃等死”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中国真的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那么以后的西方别说吃肉了,就是汤恐怕都没得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科技   光刻   中国   芯片   三星   美国   技术   荷兰   公司   自主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