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和平的分裂,一国分裂成了两国,如今两国关系却非常亲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一群有相同意识形态的人更容易组织成为一个国家,还是同一个民族的人更容易凝聚成一个国家呢?

小时候看欧洲地图看得我头皮发麻,在地图上几十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国家组成了整个欧洲,这要在我们中国不全统一了吗?

其实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原先都是从大国中分裂出来的小国,这在欧洲历史上早就见怪不怪了。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两个国家,它们分裂的原因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布拉格火车站奇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火车站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奇观,每天总会有一些家庭妇女来到火车站。

她们来火车站既不接人,也不买票,而是专门找一些特殊的“旅客”聊天,并且说的话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能不能提供点‘蓝话剧’呢,我孩子特别喜欢”

“我丈夫最近想要电子鸟,现在的行情怎么样?”

而面对家庭主妇的提问,这些神秘旅客的回答往往都很简单,“两天后,一张‘富兰克林’。”

神秘旅客通常只会回答时间和价格。

对于当时的捷克人来说,火车站除了可以满足外出远行的需求外,还是当时最常见的黑市交易场所。

所谓的“蓝话剧”其实就是牛仔裤,而“电子鸟”则是瑞士手表,而这些衍生含义都是为了避免官方审查。

那些伪装成旅客的,其实都是黑市摊贩,他们的打扮看起来和火车站里的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从来没有去过黑市的普通人,还需要亲戚朋友的牵线才能找到他们。

而这些黑市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为了表达对苏联老大哥的忠心,当时的捷共完全不顾实际情况照抄苏联那一套。

“为了让老百姓都可以买到商品,我们打算对食品、布料、鞋袜、家电等商品实行配给制,大家自觉凭票购买。”

在刚实行苏联的经济模式时,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上下都在宣传配给制政策。

每个月都会有人发放配给票,商品只是比以前少了点,但是不会对大家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对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宣传,老百姓们一开始是相信的,但是很快就发现,他们被骗了。

因为商品产出实在太少了,最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有票无货”或者是“有货无票”。

捷共:我们要改革!苏联:你想投敌?

“我们真的需要什么都听苏联的吗?”

1967年,以亚历山大为首的新一代共产党人问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

这句话着实有点分不清大小王了,毕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能够上位,依靠的就是苏联的帮助。

可是亚历山大也很无奈,虽然老大哥很大方,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品他们照单全收,可就是爱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指手画脚”。

亚历山大的顾虑很现实,苏联虽然帮助你,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你的发展,他什么样你就得什么样。

于是亚历山大便委婉地提出:“大哥,我们可以搞点具有‘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吗?”

谁知道就是这么一句话,把当时的勃列日涅夫“惹毛”了,作为历任苏共总书记中最好大喜功的一位,他认为捷共这是“大逆不道”。

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霸,亚历山大说出这么不利于团结的话,难道你们捷共也要民主自由了?这是要投敌吗?

很快,苏联就叫上了七个华约组织成员国军队,不宣而战地越过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阻止进一步的政治自由化和经济自主化。

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虽然最终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用武力强行终止,但也在当时的捷克人心里撒下了仇恨苏联的种子。

貌合神离

布拉格之春之后,捷克斯洛伐克长期处于政治高压之下,在这种高压之下老百姓不能表达对国家和苏联的任何不满。

“捷克”和“斯洛伐克”其实是两个国家,1918年为了抱团取暖才成为一个国家的。

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发展,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斯洛伐克地区,则被捷克人戏谑地称呼为“乡巴佬”。

“这些捷克人凭什么这么目中无人!”

这是斯洛伐克人吃晚餐的时候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他们不敢在外面表达对捷克人的不满,因为在高压环境下,说这种话就相当于破坏国家团结。

可是在苏联解体,少了这种限制之后,斯洛伐克便打算和捷克分家了,而这其中还有意识形态的原因在里面。

捷克由于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区,对私有化改革非常支持。

而农业区的斯洛伐克则相对比较保守,更倾向于缓慢的经济过渡与国家干预。

这种分歧开始在议会的辩论中不断变大,最终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了两个国家。

结语

不过有趣的是,当时大部分老百姓其实是没有独立意愿的,完全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意识形态占据的比重太大了,两个地区高层之间的失和导致国家一分为二。

如今虽然是不同的国家,官方也存在政治分歧。

可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间情感依然深厚,彼此视对方为最紧密的领邦,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民族,使用的也是相同的语言,血浓于水。


参考:

苏台德地区_百度百科

捷克暂停谈判后,斯洛伐克捍卫与俄罗斯的关系 |捷克共和国 |卫报

“四史”关键词|“布拉格之春”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启示?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亲密   世上   和平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   斯洛伐克   捷克   亚历山大   布拉格   国家   黑市   旅客   欧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