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刚定下车同轨,只有中国能搞定的南北高铁,越南要拱手让人?

就在不久前,中越两国高层刚刚在北京敲定了“车同轨”的百年大计,这个极具历史象征意义的词汇,意味着两国未来的钢铁大动脉将实现无缝对接,一个覆盖整个中南半岛的庞大铁路网已见雏形。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越南倾举国之力、视作“国运线”的南北高铁项目,全世界几乎都默认了一个事实:放眼全球,有能力、有技术、有意愿,并且能让越南人建得起的,除了中国,再无第二人选

然而,世界永远比剧本更精彩。

协议的墨迹未干,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就马不停蹄地飞往首尔,在聚光灯下与韩国总统李在明相谈甚欢,并就这条长达1541公里的高铁项目,给出了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表态——“将积极考虑让韩国参与其中”

这番操作,犹如平地惊雷,直接让本已明朗的局势瞬间变得扑朔迷离。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越南在国际舞台上一次精明的纵横捭阖,还是一次足以押上国运的战略冒险?眼看就要到手的世纪工程,真的要拱手让人

钢铁脊梁:一条越南输不起的“国运线”

要想看懂河内的这盘棋,首先必须明白,这条“南北高铁”对越南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基建项目,不是多修一条路那么简单。它是一条关乎越南未来百年国运的“钢铁脊梁”。越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的任何一丝犹豫、摇摆和算计,都源于三个字——输不起

你只要摊开地图看一眼越南的地形,就能瞬间理解这个国家的焦虑。整个国家像一根被拉长的扁担,南北长达1650公里,东西最窄处却只有区区50公里。首都河内位于北方,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经济引擎胡志明市则远在南方,是财富和活力的源泉

如此奇葩的地理格局,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南北割裂

长期以来,连接这两大核心区的,只有一条法国殖民时期留下来的、轨距仅为1米的“米轨”铁路。这条老掉牙的铁路,平均时速跑起来还不到60公里,从河内到胡志明市需要30多个小时,慢得像一头老牛。运力之低下,效率之孱弱,早已沦为整个国家的笑柄,更严重扼住了经济发展的咽喉。

说白了,越南的经济动脉,已经严重硬化了。

因此,修建一条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南北高铁,将两大中心城市的通行时间压缩到5小时以内,就成了越南几代领导人的夙愿。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其意义是颠覆性的。它不仅仅是拉动投资、创造就业,更是要从物理上将整个国家捏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它将彻底打通南北经济循环,让胡志明市的资本和商品,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向北方腹地;同时,也将巩固河内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掌控力。

用越南国会自己的话说,这是所有基建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这样一个关乎国家命脉的工程,越南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自然是慎之又慎,恨不得把每一颗螺丝钉的利弊都算得清清楚楚。

唯一的“最优解”:为什么说除了中国,谁都干不了?

既然项目如此重要,那么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就必须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放眼全球,谁有能力接下这个耗资超过670亿美元的超级工程?

答案其实是唯一的,也是冷酷的。

曾经,越南的“白月光”是日本。早在20年前,越南就对日本新干线技术垂涎三尺,但双方谈来谈去,项目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原因很简单:太贵了。日本人的报价,远远超出了越南的财政承受能力。

而法国、德国等欧洲高铁强国,同样面临成本高昂、建设周期漫长的问题,对于急于发展的越南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排除掉这些之后,牌桌上真正有实力的玩家,其实只剩下一个——中国

说中国是这个项目的唯一“最优解”,绝非夸大其词,而是由至少四个维度的“碾压式优势”决定的。

第一,技术。中国拥有全世界里程最长(超过4万公里)、运营环境最复杂、技术体系最全面的高铁网络。从热带的海南环岛高铁,到冰天雪地的哈大高铁,中国高铁的技术早已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得到了反复验证。这份经验和实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成本。这是最核心的优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大约只相当于欧洲国家的三分之二。对于一个总投资可能接近其GDP总量17%的项目来说,中国的成本优势是致命的诱惑

第三,速度。中国人“基建狂魔”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能够确保项目在规划时间内高速、高效地完成。这一点,对于渴望“发展加速度”的越南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以上三点,还不是中国方案最“无解”的地方。最致命的优势,在于第四点——地缘

就在不久前,中越两国签署的“车同轨”协议,意味着未来两国铁路将采用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轨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南的南北高铁一旦建成,它将不再是一条孤立的国内线路,而是可以向北无缝延伸,直接接入泛亚铁路网,进而联通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单一市场。

这是一个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绝对给不了的巨大战略红利。选择中国,等于选择将越南的经济未来,直接焊死在全球增长的火车头上。

这笔账,河内的精英们不可能算不明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从2024年开始,越南总理、副总理等高层,在各种场合密集表态,希望“向中国学习”,寻求中方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全方位支持。

河内的算盘:引入韩国,是“备胎”还是“抬价”?

既然中国方案是如此明显的“最优解”,那为什么在临门一脚的时刻,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要突然飞往首尔,上演一出“韩国变量”的戏码呢?

这就是越南政治中最核心,也最矛盾的一面了:在大国之间搞平衡

对于河内来说,将如此重要的国家命脉完全交到北方邻居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战略焦虑。历史上千年的纠葛,以及近代以来复杂的恩怨,使得越南在面对中国时,心态总是既渴望又警惕。

因此,引入韩国,是越南决策层深思熟虑后,打出的一张“对冲牌”。这一招,可谓一箭三雕:

首先,对内可以展示“多元化外交”的姿态。通过向韩国开放合作,越南政府可以向国内民众和政治精英表明,自己并未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了“过度依赖中国”的批评,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正确。

其次,对外可以“抬价竞标”。通过制造一个“竞争者”(哪怕这个竞争者实力并不完全对等),越南就获得了与中国谈判的更大筹码。它可以用韩国的潜在参与,来压低中国的报价,并要求中方在贷款条件、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这也是递给美国和西方的一个“投名状”。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越南的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向华盛顿表明:我虽然与中国合作,但我并没有完全倒向中国,我依然是你们可以拉拢的对象。

然而,这套看似精明的算盘,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韩国的高铁技术(现代Rotem)虽然在欧盟拿到了一些认证,但其无论是工程总包能力、建设经验还是成本控制,都与中国不在一个量级上。更重要的是,它给不了“车同轨”所带来的战略延伸价值

因此,所谓的“韩国方案”,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一张被高估的牌,一张用于外交表演和商业谈判的牌。但问题是,“国运线”的建设,等不起表演

2025年8月11日,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首尔举行会谈,双方共同见证了包括高铁合作意向在内的多项谅解备忘录的签署。

参考资料:

越南要把南北高铁项目交给韩国吗?.中华网.2025-08-13

“向中国学习”,越南计划2030年前开建与中国连接的高铁.澎湃新闻.2024-04-11

越南寻求中国支持发展高铁项目.金融界.2024-06-27

符洁文:越南自主研制高铁,参考韩国模式?.观察者网.2025-03-25

越共总书记苏林访韩,韩越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中深化合作.澎湃新闻.2025-08-11

泛亚铁路建设开始提速:国家铁路局局长访问三国,越南来华签署协议.第一财经.2024-12-1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科技   拱手让人   越南   中国   车同轨   韩国   河内   项目   胡志明市   国运   国家   技术   轨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