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买奢侈品的人为什么多了?


今年双11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当大家都在关注日常刚需品的折扣时,一个常被贴上“小众高端”标签的品类,却悄悄走出了亮眼的节奏,它就是奢侈品。


在全球奢侈品市场降温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对它的态度,反而在双11的热闹里透出了不一样的温度。



具体来看,天猫抓住了“尝鲜与个性”的脉搏,超200家奢侈品牌带来超万款联名、限量新品——EmporioArmani的EA7冬奥会胶囊系列把运动与高端结合,MONCLER与设计师邱浩的合作系列用独特设计打动审美派。这些新品刚上线就收获大量关注,新品成交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京东则瞄准了“实用与刚需”的结合点。在“百亿补贴日”中,奢侈品羽绒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倍数级增长,珠宝饰品也迎来1.5倍增幅。北方降温催生的保暖需求,让CanadaGoose、Moncler等品牌的经典实用款成了“御寒刚需”这种“高端功能+日常场景”的匹配,让奢侈品更贴近生活。



除此以外,还有特卖电商唯品会的表现同样亮眼。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多个奢侈品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超30%。它的吸引力便在于“高性价比+正品安心”的双重优势。原价上万元的Burberry针织衫折后仅2699元,Coach托特包不到2000元就能入手,价格是专柜的3折左右。


更让消费者放心的是,唯品会还全面接入了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由中国中检鉴定师驻仓全检。每件奢侈品都要经过三位鉴定师背对背使用高倍显微镜等尖端设备交叉认证,鉴定报告同步至中检正品管理库。这种“售前全量鉴真”的模式,让大家在享受低价时不用顾虑正品,让奢侈品消费也变得更轻松。


从双 11 奢侈品的逆势表现中不难看出,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变了,不再是单纯追逐 “品牌光环”,而是更看重 “物有所值” 的内核。开始回归到 “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带来满足感” 的本质判断。


今年双 11 奢侈品的“意外爆发”,其意义也远不止于一次大促的销售增长。它更像是奢侈品消费回归初心的信号:真正的高端,从来不是脱离生活的 “高冷”,而是经得起细节考验、配得上使用场景的 “价值感”。也只有这样的奢侈品市场,才能迎来更健康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时尚   奢侈品   正品   品牌   鉴定   品类   新品   场景   日常   细节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