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陨落,百年老牌沦为贴牌工厂,网友:我用的竟是“假货”

文 | 清禾

编辑 | 清禾

“就是冲着百年老牌才买的,结果现在全是贴牌货。”

这是大众现在对于飞利浦的评价,曾几何时这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大牌,如今也沦落到消费者不愿买账的地步了。

曾经人们一提到飞利浦,那就是“高端品质”,买这个牌子就放心用吧,但现在的飞利浦没几样东西是自己生产的。

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多个国际电子品牌的诞生,飞利浦的市场被一再挤压,之后飞利浦开始卖卖卖。

飞利浦把自己旗下的多个业务,卖给各个公司,允许他们用着飞利浦的商标卖着自己的货。

如今飞利浦的品牌口碑一再下滑,飞利浦也试图“押宝”医疗来扭转局势。

这不禁让人疑问,曾经的“品质大牌”,如今怎么沦落到人人嫌弃的“西方南极人”了?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浪财经】【搜狐财经】【百度百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战略“瘦身”

诞生于19世纪末的飞利浦,最初是在一间小地下室里。

依靠科技的创新,时代的发展,飞利浦很快用几十年的时间成为了全球电子巨头。

贯穿百年,跨越多个时代,飞利浦的产品总能满足当时的需要,收音机、剃须刀、CD等等。

在21世纪初,面对时代的又一次变动,这家“百年电子老号”,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飞利浦有些措手不及。世纪之初,欧洲劳动力价格骤然攀升,这一变化首先就使飞利浦不堪重负。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竞争压力太大,当时欧洲市场除了飞利浦,还有一众电子公司和飞利浦疯狂竞争。

通用电气、西门子等企业在各个领域和飞利浦争的是热火朝天。而亚洲市场的崛起更让飞利浦感到力不从心。

三星、索尼、松下等日韩品牌飞速成长,抢占了飞利浦的许多市场。这些对于飞利浦的打击都是尤为致命的。

早年间飞利浦以产品多元为骄傲,什么都能做,只要是赚钱的飞利浦都想去入手。

这种模式确实给飞利浦带来了足够的利润,公司的规模也逐渐增大,但随着市场变化,这些越来越像累赘了。

全球产业化变革后,产品的“专精化”逐渐成为主流,飞利浦的资金投入跟不上了,产品太多,做不到每样都顾得上。

于是飞利浦多项业务渐渐被其他品牌超越,过去积累的产品质量、技术优势在新兴的电子企业面前荡然无存。

产品的“多元化”曾经带给飞利浦巨大的利益,并铸成了飞利浦“欧洲制造”的辉煌。

而如今面对困境,飞利浦只能将一部分的业务累赘想办法丢掉,但近几年飞利浦似乎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品牌困境

效益的持续下降,让飞利浦不得不痛定思痛,飞利浦决定放弃一部分业务。而他的做法是“品牌授权”。

2004年,飞利浦以3.58亿美元将显示器业务卖给冠捷科技,2021年,以44亿欧元将小家电业务(包括咖啡机、空气炸锅等)打包卖给高瓴资本。

之后又将一些大家电,空调净水器等,卖给了中国的企业。最后飞利浦甚至把自己的老本行也“照明业务”也给砍掉了。

2014年飞利浦将照明业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飞利浦照明,之后慢慢将股份出售完,飞利浦也宣告与自己的“灯泡厂”告别。

这一招确实让飞利浦在短时间内实现营收增长,把品牌授权给别人,别人掏钱买飞利浦的品牌名声,飞利浦坐着收钱,还关停了一些生产线,不用再花钱投入了。

飞利浦每年仅仅凭借出售显示器的商标,就能拿到10亿元的商标许可费。

飞利浦授权商标是只要钱给够就行,他授权的某些商家甚至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项业务。

飞利浦把品牌放给其他企业工厂,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品牌质量,也就放弃了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名声。

再加上飞利浦自己在授权品牌过程中十分混乱,就比如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管理上就并不严格。

飞利浦在中国的业务并没有得到统一的有效管理,而是各自为政。脆弱与混乱的管理体系,自然就影响了对于质量的把控。

就比如一个企业拿到商标授权后,什么能生产什么不能生产,总该有严格的限定吧,但是贴牌方为了利润,一般都会大肆生产产品。

而飞利浦方的态度也非常“佛系”,不管不顾,不去质问商家,产品出问题了自己也不回应。

飞利浦就这样慢慢的把自己上百年积累的好名声给败完了,以前买飞利浦的东西都是闭眼入,现在是频频在避雷榜上看见他。

现在的飞利浦内部问题众多,不过目前还在做着努力,想要扭转乾坤。

“梭哈”医疗

“品证保证”的飞利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飞利浦把身家都压在了医疗健康上。

从2011年开始,飞利浦到处买医疗技术公司,前后在全球范围内,一共收购了20多家。

飞利浦不打算卖家电,开始卖医疗设备。

推出心脏超声、手术导航等高端设备,并宣称要覆盖“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管理”。

医疗业务的利润比家电,飞利浦确实在开展医疗业务后,盈利有所上涨,但是医疗的风险也藏在其中。

2021年飞利浦因呼吸机质量问题全球召回400万台设备,股价暴跌80%,暴露出其医疗板块的缺陷。

而且医疗板块会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今年的关税战就把飞利浦害得不轻。

飞利浦虽然是欧洲公司,但其很多相关产品需要从中国进口,比如呼吸机面罩、剃须刀等,而这些东西在去年占飞利浦销售额的40%。

但由于今年的关税问题,飞利浦的供应链成本飞速上升,这对飞利浦公司的影响巨大。

飞利浦目前的被动还是源于公司内部决策的失误,把主要项目压在医疗上面,一旦出问题,就是很大的危机。

为了逐利,不断的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业务,贪图短暂的利益,却失去了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

现在飞利浦想靠着医疗这最后的阵地去强撑,结局是否能逆转,还要看后面。

但是飞利浦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才可能迎来复兴。

结语

飞利浦的式微,是时代变化的缩影,高速发展的市场,如果跟不上步伐就会面临淘汰风险,即便是百年企业也一样。

从曾经“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到现在的“贴牌工厂”,更是飞利浦利益驱使下的选择。

而今转投医疗行业并不顺利,品牌口碑也持续下滑。

归根到底,务必精心打造产品,确保质量上乘。仅仅想要走捷径,是无法长久立足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搜狐财经】【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假货   老牌   巨头   工厂   网友   飞利浦   三星   品牌   业务   医疗   产品   欧洲   企业   商标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