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说:所有以为“成功=快乐”的想法都是错的,快乐在成功之前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

我是听着这种话长大的,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没苦硬吃”,以为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步骤。

后来我发现吃了太多不必要的苦,这些苦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所以我特别赞同下面这个意见:

“吃苦必须有收益,牺牲必须有代价。有些人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崇高。但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的。”

什么叫麻木?就是自欺欺人,把痛苦变成了隐秘的享受,这样做是最傻的。

苦难不值得追求,不是要把苦难作为必修课。

千万不要自讨苦吃。我们知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有过极为不顺的人生和创业经历,但他从不强调苦难,他认为人们应该高的文化素质、高的创造能力和高的社会贡献为追求,而不是把苦难当成必修课。

要知道苦难就是苦难,如果不能化苦为乐,那苦难本身毫无意义。

从古至今,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吃苦,可究竟带来了什么呢?人生三万天,你愁眉苦脸是一辈子,喜笑颜开也是一辈子。无疑后者更值得。

千万不要赞美痛苦、苦难,人生已经够苦的了,关键是如何摆脱痛苦,而不是沉溺于苦难当中,把泥沼当成了归宿。

要记住,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老方说:所有以为“成功=快乐”的想法都是错的,快乐在成功之前

真正的成功者在取得成功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快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不是说必须获得了成功之后才有资格快乐。

人啊,快乐更多在于主观的思想和情绪,任正非曾告诉员工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

……看看他们的夕阳红,看看他们超脱痛苦的快乐,你为什么不等到那一天?快乐的人生,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只要你心里想快乐一定会快乐,快乐是在你心中的。你不快乐,别人是无法帮助你的。

所以,越是困难越要精神昂扬而振奋,越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才能早一点克服困难。

老天偏爱快乐的人,爱笑的人有好运气,快乐就是发光,至暗时刻唯有自己发光才能走出困境。如果把苦难、痛苦当成了成功的必须,非要达成了目标之后才去快乐,那这样的快乐就太功利了,也太短暂,太虚假,是对人生的一种辜负。

人生唯一的宗旨是得让自己快乐。

很多人不赞同这种态度和意见,他们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大家都需要“苦大仇深”,彼此竞争,他们把竞争当成了人生的主题。

这样的人就难免太过紧张,也太过残酷,容易疲劳,经常逃避,非常脆弱,只能是囿于狭隘的自我世界里,以势利、功利、虚伪和表演来度日。还是罗素看得透彻:

那些认为生活毫无乐趣以至放弃生儿育女的人,他们在生物学意义上已经宣告失败。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更快乐、更愉悦的物种取代。

多少人都是为了攀比后的面子和虚荣心满足,以此为目的,其实是本末倒置,压抑了自己的感觉和真情,扭曲了心灵和智力。

在AI时代,这种营营役役的人,总是容易神经疲劳,毫无创造力,沦为无聊的平庸之辈。

你我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你眼中的三六九等,不过是证明了你的俗不可耐。毕竟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AI时代,快乐是生产力。

乐天知命,故不忧。仁者无忧。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在生活中最难看的脸色就是摆出一副别人都欠他钱的臭面目,整天都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他们不知道,财神不渡怨妇,越是如此就越不能发财和成功。

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常快活才是真功夫。人生在世,不妨放松一点,快乐一点,快不快乐是可以由自己说了算的。

能苦中作乐才能创业成功,特别是在AI时代,能够快乐说明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松弛感,能够忠诚于真我,从而超越世俗的局限。

发自内心快乐的人总是可以给人带来好的感受,能让人愉悦,感受审美,提供情绪价值,这就是AI时代的竞争力。

总之,不要没苦吃就制造苦,“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什么事都可以乐观看待,让自己义无反顾的摆脱悲剧的陷阱,这才是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美文   快乐   想法   苦难   人生   痛苦   时代   困难   必修课   功利   罗素   创造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