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开始担心的事真发生了,中国芯片正在全力替换美国芯片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美国一直提防的事,还是来了。

中国芯片替代正在加速,这背后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板上钉钉的现实?

美国的担心从哪儿冒出来

我觉得,咱先弄明白,美国为什么突然开始“担心”中国替代美芯片这事。

美国这几年,出台了一堆出口管制政策。

什么对华限制芯片出口啦、高算力芯片用量调查指令啦,简明干脆,不拐弯。

这些政策发布后,在中国官方和媒体里,被理解成“美国要在全球禁用中国高算力芯片”。

这表达严肃,对中国产业链稳定提出挑战。

你会问,这担心是不是美国自己瞎担惊?

我觉得这是政策上的连锁反应,说明美国政策走得太快、太复杂,自己也看不清后果。

接着,美国对英伟达那颗H20芯片发给中国许可,这举动,引发舆论一阵风——“放宽”还是“转弯”?

你说,美国政策到底稳不稳?

媒体一时间就把焦点聚在“美国到底想干嘛”上,这让我觉得,美国在玩一手“紧一松”的政策棋,自己也容易被市场质疑。

还有个点,英伟达站出来说芯片没有所谓“后门”设计。

我想问,这是多明显的避嫌招数?

美国政府又重复要“严查出口追踪”,老实讲,这种反复,让人怀疑:担心的是中国会不会“动什么手脚”,还是自己政策里有个大漏洞?

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你做得不稳,让人看得更紧张”么?

美国想控制技术,却反过来让自己看上去不靠谱。

我觉得美国担心这一回,源自出口管制强、放宽许可来的快,还有政策不透明带来一种“连美国自己都看不清底牌”的氛围。

中国替美芯片的路径有多清晰

我们再来看中国这边,别犯糊涂,真有“替代”在行动,我觉得进度还挺快。

先说技术层面,华为的昇腾910系列,已经量产、出货不卡壳。

媒体报道说这芯片干得活,能训练模型用,也能做推理,加上算力够硬核。

你可能问,这东西真顶什么水平?

这算力底座,国内大模型研发得靠它支撑,这是走在市场上、播到企业里、用得上的芯。

接着,在AI大会上亮相的“昇腾384超节点”实在抢眼——384块昇腾910C192颗鲲鹏920组个系统。

你说,这能叫“替代”吗?

我觉得,这叫量产级别的国产整机方案,既有算力芯,也有CPU,还得有网络互联、调度系统,这么落地的产品,说明这事儿不是说说,是真动了真技术。

再往下聊,讲“全栈自主、体系协同”这是关键点,训练效率、推理稳定、产业工程化,都是真实的需求。

你看,这不是咱喊口号,这是给算力、给生态打基础,强不强?挺强。

底层像芯片工艺那块,TechInsights拆了华为手机芯片,还说用了国产7nm,能量产。

这说明,中国制造的水平追上来,堆栈里芯片和系统合起来,算力生态链走通了。

我觉得,这整条路子走得稳,先有芯片——昇腾910、鲲鹏920,再有整机系统——超节点,最后还有国产制造能力。

这几步你别想当然,都是真材料、真落地,这种布局,暗合“替代美国芯片”的套路。

那么你可能再问,“下一步呢”?

我觉得走下来,就得有更多搭载体系——政府采购、行业场景、央企落地。

这些地方,哪块用得着算力,咱就能往里填国产芯。

走渠道、上规模,替代行动才能真起来。

政策牵引下的市场替代:动作在哪?影响多大?

这别光看芯片,咱得看它怎么在政府、行业里起作用。

先从政策说起,媒体上提到,推动国产替代关键软硬件那事,读得清清楚楚。

这表态走到中枢,说明指向很明确——算力、算法、架构,这些环节得自己有吧。

你会问,有没有配套实打实政策?

我觉得,有,多个部委跟着发文件,啥“推动国产替代”“安全可控”“自主可控”之类字眼蹦出来。

你看这政策不是纸上谈兵,是给产业铺路。

没有这道屏障,行业采购心慌;有政策背书,企业敢动心。

再加上,这些也是对“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预演,咱不缺危机感,得有替代方案撑腰。

再往下看,“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这套体系,依托政府采购、基础软硬件符合标准、安全评测清单等,慢慢成体系。

你知道,政府采购市场容量不小,尤其央企、地方政务云、医保、电网这种领域,是换算力、换软件的重要场景。

这活儿一旦启动,国产替代落地速度加快不少

那市场效果咋样?媒体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上,本土算力供给提高。

外购芯片占比从之前约63%降到42%(央视报道给出了这个数据)。

这差不多三成的空间,用国产替代推出来。

你说,这不是量化指标么——不能说咱是吹,数据摆那。

我觉得这反映了一个逻辑——政策牵引+国产供给能力提升=市场替代落地

政策给方向、企业给产品、市场给接力棒。

这中间任何一环卡壳,都是问题,但现在看起来挺对路。

咱再往行业里具体看。

政务云建设、运营商节能升级、银行后台算力支撑、医保数据治理,这些地方对合规、安全管控非常敏感。

如果它们愿意上国产平台,那影响面不仅局限在硬件,还拉动操作系统、中间件、框架这些国产软硬件生态的协同。

这不是讲象棋摆表,这是真打实干。

目前在很多展会上、行业交流里,我也看到不少企业展示国产软硬件整体stack。

这种“拦截式”推广没那么激烈,就是在持续推进。

说白了,就是以点带面试探,一块一块往国产靠拢。

那你问,我觉得目前这些动作最大的问题在哪儿?我觉得,挑战在于生态粘性还不够

国产芯好,国产系统好,问题是客户黏着度还差点。

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这些软件组件得跟得上,跑得顺、算得稳,才能真正撬动市场。

否则,芯片再行走,没生态支撑也容易被边缘化。

我感觉这是个“四轮驱动”的过程:政策导向够强、国产供给有支撑、市场有改观、生态还有提升空间。

只要这些的马力能持续,这条替代路径恐怕走得越走越顺。

接下来怎么走?盯着那些关键节点

咱聊到这儿,有人可能问,别说现在,这替代真正能走多远?后面留点啥?

咱有个问题:芯片、整机系统往前跑,落地进政务云、行业数据中心,那软件生态配得上不?

我觉得,如果国产操作系统、国产AI框架、数据库、中间件这些都能跟上,那这个链条才能闭合彻底。

现在还是多个厂商断头下工厂做得快,上层产业链连接有断点。

要真“替代到底”,得确保整个技术栈无缝衔接。

你说,谁心里不乐意让系统跑不稳定?谁愿意为了国产搞测试搞折腾?

制造能力也要提高,7nm国产能量产是亮点,这背后是SMIC推进N+2工艺。

你想,这样的先进工艺意味着国产芯片不仅能做,还有产能能支撑市场需求,这才是真正转型供给能力

再往下,未来如果按计划升级到更先进节点,中国芯片制造在全球上的话语权会进一步提升。

再说说那个拆解报告,不夸张地说,这是国产代工的一次“吹喇叭”,告诉大家,别光看进口。

你说,这能不给本土产业信心、不给市场信任加分?

还有就是政策细节跟进很重要,光喊“支持国产”,不够,还得明确采购清单、评测标准、财政补贴方式。

要让央企省事、让地方政府也愿意用国产。

还有出口退税什么的也得跟上,让厂商更愿意投入研发,政策不是越贵越好,是得精准支持可复制的产业链,这太关键。

加上现在美国紧缩、欧洲趋谨慎,大背景一摆,中国在芯片上“有机会也有压力”。

压力在哪儿?我觉得在“自主可控”上不得不持续投入,在技术上咬牙坚持下去。

机会在哪?产业链内闭环赶上上游,部分市场转向本地供给。

这种“内循环”是形势迫使下的必然选择。

总之我觉得,方向没问题,问题是,接下来能不能把细节抓住、节奏把稳。

参考资料:

《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央广网·2024-12-05

《国产算力开芯局:沐曦发布全栈AI战略,以自主“芯”筑基智能未来》·中国财富网·2025-07-28

《黄仁勋访华重磅官宣 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 A股云计算板块应声大涨》·财联社·2025-07-15

《深度理解信创:核心概念及产业链构成》·中关村在线·2025-07-27

《国产算力筑牢人工智能时代安全防线》·新华社·2025-08-0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财经   芯片   美国人   美国   中国   担心   政策   市场   生态   产业链   量产   系统   节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