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其中存有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灿烂文明的传承。同样在今天,浙江首个“考古博物馆”来了!今天12点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这座承载着良渚文明千年历史底蕴的博物馆,凭借“以玉为媒,间架为山”的设计理念与独具匠心的特色展陈,为公众精心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带领人们穿越时光的长河,探寻良渚文明的神秘魅力。
浙江首个“考古博物馆” 解锁良渚文明神秘密码
最近几年,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一直很高,“考古博物馆”应运而生。比如,这两年火爆网络的中国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洛阳考古博物馆等,一经推出,皆成顶流。
考古博物馆与一般的文博院馆究竟有什么不同?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透露,“考古博物馆,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等为一体的专题类博物馆,承担着普及考古知识、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考古博物馆在国内属于首创,正是借助这一类型博物馆,鲜活地呈现考古发掘成果,也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了解考古成果。”
在浙江第一座考古博物馆,能看到什么呢?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距离良渚古城遗址大约20公里,博物馆建筑总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超5000平方米,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山遗址厅三大展厅,还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特地设了一个“心光——触摸远古临平”无障碍展厅,里面配备盲道、盲文导览、语音讲解等贴心设施。
博物馆名为“玉架山”,也紧挨着玉架山考古遗址,但实际呈现的是整个“临平遗址群”的考古成果和文化历史脉络,包括玉架山遗址、茅山遗址、三亩里遗址、显贵墓地横山遗址、平民墓地后头山遗址等。博物馆从考古学专业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阐释良渚文明,全方位呈现杭州临平地区的文明源流以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比如“临平遗址群厅”,就讲述了杭州临平地区在万年前至4000年前,古地貌如何从波涛汹涌的海湾、潮滩逐步演变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滨海平原。临平遗址群厅内共有4个单元,展出文物300余件(组),其中重点文物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简化神人面纹双联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柱形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玉三叉形器等。
玉架山遗址厅则重点展示了玉架山遗址的独特价值,展厅分为4个单元,共展出文物900余件(组)。展厅内着重展出了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刻符玉璧、玉梳背和玉冠状器等珍贵文物,将先民们的智慧、审美、社会风貌一一展现,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木制彩绘神像
3D沉浸式体验 5000年前的“稻田胜景”
如果你对一些考古名词,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分不清楚,走进茅山遗址厅,你会对这些历史文明时期有一个清晰而具象的认识。
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种植水稻。但在良渚古城并没有发现水稻田遗址,却在临平玉架山遗址南面的茅山遗址,发掘出了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的水稻田遗址,实证了良渚文明在稻作农业发展上的成就,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乃至世界范围同时期文化中,具有唯一性。
在茅山遗址展厅,一定不要错过“稻田胜景”沉浸式3D电影带给你的新奇体验。6000多年前,茅山先民穴地而居;到了5000多年前,茅山脚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一叶独木轻舟,风吹稻田起浪,炊烟飘过村庄。可惜,到了4000年前后,一场滔天洪水给茅山村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幸也不幸,正是这场洪水,将当年的稻田胜景封存于历史的夹页里。如今,借助科技,曾存世2000多年的茅山古村落重现我们眼前。
在这里,你会发现,6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茅山先民就已是“建筑天才”,当时周边村落还在湿地建造干栏式房屋时,茅山人已经依山而居,造出了半地穴式住所。展厅展出了目前长江下游唯一发现的半地穴式建筑遗迹。同时,茅山先民也极具艺术天分,大概进入距今6000-5300年的崧泽文化时期,茅山村民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连续性线刻纹饰,当时相当流行,还影响了后来良渚玉器的纹饰风格。
茅山遗址厅讲述了一个村庄2000多年从兴起到消亡的发展历程,厅内展示的良渚文化时期的水稻田和清晰可辨的牛角印,揭开了良渚先民稻作文明的神秘面纱。
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玉璜
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 离博物馆仅几步之遥
站在博物馆观景平台巨型落地玻璃窗前,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一览无余。“看,博物馆紧挨着遗址而建,仅几步之遥。”玉架山遗址考古队资深专家方中华说,“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
玉架山遗址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是目前所见唯一贯穿千年良渚文明兴衰全过程的遗址。
2008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联合对玉架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由6个相邻环壕围沟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共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645座、灰坑30余座、建筑遗迹11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8000多件。这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数量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环壕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理解为上古时期的“护城河”。6个环壕结构,面积有多大呢?相当于21个足球场,在良渚文化中是首次发现。在方中华看来,6个环壕可能代表6个氏族,共同组成了临平遗址群内中心性大规模环壕聚落。
玉架山遗址厅完整保留和呈现了玉架山遗址中聚落环壕、墓葬、灰坑等重要考古发现,共展出文物900多件(组),包括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刻符玉璧、玉梳背和玉冠状器等珍贵文物。
其中那件国内目前唯一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刻符玉璧,上面刻有承载先民生活与认知的符号。此前,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传世品中有刻有符号的玉璧,但国内考古一直没有这样的发现,直到玉架山遗址的出现。
博物馆外的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也在最后的建设阶段,走在遗址公园内,你可以非常直观地沉浸式体验什么是“环壕”,感受数千年前风吹麦浪的古代先民真实生活场景。
高节琮
玉钺
除了上述精彩的基本陈列展厅外,博物馆的临展厅还特别举办了 “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该展览以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碰撞交流、融合一体的独特进程为主线,通过200余件珍贵文物,带领观众循着陶土的温度、玉器的润泽、青铜的光辉,走进跨越2000年的古国历程,共同体悟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独特魅力,触摸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物质根基与文化基因。
逛展攻略
一、开放时间
(一)博物馆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逢法定节假日开放)。
特别提示:2025年5月19日(周一)正常开放。
(二)遗址公园
每天6:00-21:00开放,20:30停止入园。
二、开放地点
临平区绿洲路与兴中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90米
三、参观须知
免费政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无需线上预约。
入馆凭证:参观时请携带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证件,可刷卡入馆;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者,需现场实名登记后入馆。
安全检查:请自觉接受安检,严禁携带打火机、宠物及违禁物品入馆。
文明参观:请爱护文物、展品和公共设备设施,共同维护参观环境。
应急指引:如遇突发事件,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本文综合 浙江文旅政务 临平发布 杭州网)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