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寿宴”,宁波132位老人吃上“六十六块肉”

已分装好的菜肴。杨绪忠 摄

昨天下午,有网友向宁波民生e点通报料,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在鄞州区潘火桥社区,社区志愿者将向100多位66岁的老人奉上体现传统敬老习俗的菜肴——“六十六块肉”。

今天(15日)一早,记者来到鄞州区潘火街道潘火桥社区的蔡氏祠堂。祠堂里,“纤源坊”共富工坊的志愿者们正在忙碌,暖黄的灯光与跳动的灶台火苗相映,红烧肉的香味慢慢飘散开来,充盈整个院落。

志愿者蔡萍儿告诉记者,昨天下午,他们买来了100多斤上好五花肉、100多斤糯米以及其他食材,为今天的活动做准备。今天凌晨4时许,志愿者们就开干了,切肉、起锅、下料,小火炖煮,经过近2小时的忙活,喷香的红烧肉和热腾腾的糯米饭出锅了。

每块红烧肉,跟腐乳差不多大小,红润油亮。志愿者们用筷子仔细清点,确保每只碗里刚刚盛足66块肉,再把“龙头烤”、糯米饭、整葱、红枣与花生分装到篮子里。然后,印有“合悦YI家服务车”字样的橙色三轮货车缓缓驶出祠堂,为潘火桥等小区的老人们派送菜肴。

正在分装的菜肴。杨绪忠 摄

“六十六块肉”是宁波流传数百年的敬老习俗,相传能为老人消灾祈福。按传统规制,“六十六块肉”需由女儿亲手烹制:精选五花肉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经文火慢炖至酥软入味,配以糯米饭、形似龙头的“龙头烤”、整葱、红枣与花生,再从窗户悄然递入。糯米象征血脉相连,“龙头烤”寓意吉祥安康,青葱代表长寿,红枣花生纳吉呈祥,整套食俗以质朴的食材,传递着晚辈对长辈最深沉的眷念。

据记者了解,“合悦YI家”社群联盟由金桥花园社区、同欣社区、殷家社区、潘火桥社区和东莺社区组成。潘火桥社区党委书记丁晓苹介绍说,今天是国际家庭日,我们以宁波市非遗民俗“六十六块肉”为载体,为五个社区的132位66岁的老人送上一份暖心祝福。

此次活动是潘火街道平安鄞州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之一。主办方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平安家书”。信笺上,“社区女儿”的温馨提示娓娓道来:既有居家防火反诈的安全常识,又包含季节养生知识,更寄托着“游子未归,社区代行孝道”的温暖牵挂。

竹篮承载着爱意分发到各老人手中。杨绪忠 摄

据悉,本次活动共使用猪肉135斤、糯米180斤,加上料酒等辅料,总费用一万多元,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共同筹集。为办好这场“流动的寿宴”,早在一周前,五个社区就启动了“网格化+大数据”双轨排查,最终确立了首批132名服务对象名单。

一只只盛有美食的竹篮,用红绳子系着,通过阳台窗户送进老人家中。居民王美珍老人眼中泛起泪光:“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没想到社区志愿者比亲闺女还周到。”退伍残疾军人张信兆老人尝过肉后感慨道:“这肉炖得跟我当兵时候一个味!你们看这肉皮颤动的样子,和当年灶膛煨出来的不相上下。”

在殷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琥珀色的肉汁浸润着粒粒分明的糯米饭,咸香的“龙头烤”与翠绿的葱段相映成趣,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的不仅是传统美食,更是跨越时空的亲情对话。

“这份礼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区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以后也会加入志愿者行列,把社区的爱心传承下去!”潘火桥小区李惠琴老人说道。

记者:杨绪忠 实习生 徐欣情

编辑:施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标签:美食   宁波   老人   社区   糯米   志愿者   龙头   菜肴   祠堂   红烧肉   红枣   花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