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名为“指纹水杯”的产品在多个电商平台走红。在天猫儿童水杯热搜榜上,它连续三周排名第一,单价在169元到323元之间。
在抖音商城,一款指纹水杯的销量突破10万个。主打功能是:只有录入指纹的人才能打开杯盖,宣传语写得很直接——“防投毒、防恶作剧”。
这类水杯的火爆并不是因为设计特别新颖,而是击中了家长的焦虑。对很多人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而不是单纯的饮水工具。
在上海,一位母亲王逸诗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时,亲眼看到儿子被同学用拳头猛击头部和肩膀。她当场就制止,又找了班主任沟通。而之后的几天,她儿子的水杯、文具盒连续被藏了起来。
她就把孩子送去了学武术,还起诉了学校,最后并为孩子办理了转学。到了9月开学季,她在“快团团”平台买了一个指纹水杯。她说,哪怕水杯又被藏,别人打不开,也算多一层保障。
在各大平台的商品评论区,也有大量相同的声音。有的家长留言:“图个安心。”也有人直言:“就是怕被加东西。”这种担心不是没有依据。
2023年,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中学里,有两名13岁女生在体育课期间,偷偷回到教室,往同学的水杯里投放异物,引发媒体关注。更早前,公众人物马思纯曾在综艺节目中提到,自己初中时被同学在可乐中倒入抹布水、粉笔灰等污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20年至2022年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做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有过被欺凌经历。2025年3月28日,江苏师范大学数字化欺凌防治实验室发布的调查也指出,在中国东部、中部及直辖市样本中,有35.1%的中学生面临不同程度的被欺凌风险。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转向科技产品寻求帮助。但问题在于,指纹水杯真的能解决霸凌问题吗?
22岁的余欣回忆,自己初中午休时准备接水,发现几个男生在偷笑。追问后才知道,一个男生往她的水杯里灌了异物,还说是“表达喜欢”。她很恶心,只能当场扔掉水杯。她提出质疑:即使水杯有指纹锁,真有恶意的人,也可以往杯盖上吐口水。“技术防得了操作,但防不住恶意。”
也有家长吐槽,买回来的指纹水杯刚用几天就识别失灵,孩子打不开盖子,还得频繁充电。一旦芯片摔坏,水杯就成了废品。有用户在评论里写道:“怕打不开没水喝,又怕没锁的被动过,真的焦虑死了。”
“友乐青春”团队六年来在全国多省市开展校园欺凌干预项目,团队的负责人钟馨乐,指出这类产品虽然关注到了欺凌问题,但本质上是将责任转嫁给个体家庭。
一些地方也在尝试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例如,湖南部分高校引入AI防霸凌系统,在公共区域布设声控设备,一旦检测到“救命”“别打”等关键词,系统会在0.3秒内报警,并通知安保和老师。
但钟馨乐认为,这类系统和指纹水杯一样,容易让家长和学校误以为“已经尽责”,从而忽视了人的作用。
国外也有值得参考的做法。芬兰教育部在2006年启动“KiVa项目”,由图尔库大学开发,用系统化方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项目通过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同伴干预等方式,重点不是“制止”施暴者,而是引导旁观者主动介入。
根据KiVa官方报告,芬兰的校园欺凌率从2009年的17%降至2023年的8%。研究还发现,被欺凌学生的抑郁症状减轻,自尊水平提升,学业成绩也有改善。
相比之下,王逸诗的经历则显得现实很多。她多次与学校、教育局沟通,学校也曾安排19名教师在校园内轮班“盯防”施暴者,还将其短期隔离。
但随着班主任更换,情况又回到原点。最终,她只能选择转学。她说:“指纹水杯只是个科技创可贴。”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她还是愿意买一个——哪怕只是心理安慰。
指纹水杯的热卖,并不代表它就能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水杯上锁,我们更应该追问:我们真正需要锁住的,是孩子的水杯,还是校园里那些无法被看见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