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张晓磊那篇《父母老了,需要的是陪伴还是金钱?》,盯着标题愣了好久,突然想起上周和妈妈的视频通话。

镜头里她头发又白了些,却一个劲说“没事没事,我和你爸都挺好”,末了补了句“你忙你的,不用总惦记我们”。挂了电话才发现,她身后的沙发上,还摆着我去年买的按摩仪,包装都没拆——我总说“赚钱了给你们买好东西”,却忘了他们连怎么开机都没学会。
我们这代人好像都有个误区:把“孝顺”和“赚钱”画了等号。
刚工作那几年,我总想着多加班、多接单,等赚够了钱,就带父母去环游世界,给他们换个大房子。每次打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妈,这个月发奖金了,给你转了点钱,想吃什么就买”“爸,我给你买了最新款的血压计,记得用”。电话那头永远是欣慰的笑声,我以为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直到去年冬天,爸爸突发肠胃炎住院,妈妈怕影响我工作,硬是瞒着我,自己在医院忙前忙后。等我从朋友口中得知消息赶回去时,看到妈妈趴在病床边睡着了,头发乱糟糟的,眼角全是红血丝。爸爸醒着,看见我就说“多大点事,你回来干嘛,耽误工作”。
那一刻我突然崩溃了。我给他们转的钱,够请十个护工;我买的保健品,堆起来能塞满半个柜子,可在他们最需要人的时候,我却远在千里之外,连一杯热水都递不上。妈妈后来偷偷跟我说:“你爸住院那几天,总念叨说‘要是闺女在,肯定会给我剥橘子’,他不是缺橘子吃,是想你了。”
我们总以为父母要的是物质富足,却忘了他们这辈子吃过的苦比我们多得多。他们年轻时能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能把一块肉省下来给孩子吃,老了怎么会突然变得奢侈?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你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饭桌上多出来的一双碗筷,是沙发上有人陪他们看冗长的电视剧,是有人听他们絮叨年轻时的往事,哪怕那些故事已经讲了八百遍。
邻居王阿姨的儿子在国外定居,每年给她打几十万,逢年过节还会寄回各种奢侈品。可每次碰到她,她都一个人在小区里散步,眼神里满是落寞。她说:“钱我花不完,可除夕夜看着满桌子的菜,还是觉得空落落的。我宁愿他回来吃碗我煮的面条,也不要这些冷冰冰的东西。”
想起小时候,我们黏着父母,哭着闹着要他们陪我们玩;我们生病时,他们整夜不合眼地守在床边;我们上学时,他们不管刮风下雨都准时接送。可等我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却总以“忙”为借口,把他们晾在一边。我们忙着开会、忙着应酬、忙着追逐所谓的“诗和远方”,却忘了,父母的世界里,早就只剩下我们了。
有个读者在张晓磊的文章下面留言:“我以前总觉得,等我功成名就了,再好好陪伴父母。可等我真的买了大房子,想接他们过来住时,却发现爸爸已经走不动路,妈妈也记不清事情了。”

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父母的衰老,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日子里,慢慢褪去了年轻时的模样。他们不会一直等我们,等我们“有空”了,等我们“赚够钱”了。他们想要的陪伴,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下班回家后的一句“我回来了”,是周末一起逛超市的琐碎,是睡前坐在一起聊聊天的温暖。
去年过年,我推掉了所有应酬,安安心心在家陪了父母二十天。每天早上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听她跟摊主讨价还价;下午陪爸爸下棋,哪怕他总悔棋;晚上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边看边吐槽。妈妈说:“这是我这几年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
其实父母要的真的很简单。他们不需要你腰缠万贯,不需要你声名显赫,只需要你让他们知道,你心里有他们,你愿意花时间陪他们。金钱能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却填补不了他们精神上的空虚;金钱能买到最好的补品,却买不回流逝的时光。
我们总在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别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还有好多话没说,还有好多事没做。别再把“忙”当作借口,别再让父母在等待中老去。

现在就拿起电话,跟他们说一句“我想你了”;抽个时间,回家陪他们吃一顿饭。要知道,对父母来说,最好的孝顺不是金钱,而是陪伴。
父母老了,他们要的从来都不是你的钱,而是你的人。别让我们的人生,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情感感悟##情感生活##父母老了,需要的是陪伴还是金钱#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