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一个月前,国际金融圈和舆论场被一条新闻掀起了惊涛骇浪,
中国低调完成了10万吨镍的国家战略储备,
几乎是一夜之间,仓库被填满,港口码头忙得像打了鸡血。
当中美对峙在台海紧张局势、科技封锁、关税再起的背景下,
镍,突然成为攫取主动权的筹码,这背后暗合着一套堪称“教科书级”的战略棋局。
先说一个有现实感的数字,
自2024年12月,中国精炼镍进口一路攀升,在短短五个月里实际落地仓储超过7.7万吨,
以至于今年5月进口同比暴增100%,创下近年同期新高,
这是外交层面在布局什么?是简单的补库?答案怎能如此简单,
市场低迷,镍价处在5年低点,正是“趁低建仓”的最佳时机,
你想啊,当印尼镍铁疯狂扩产、全球供给见顶而中国反向操作时,
整个供应链一旦卡住,全球镍价都能被掐压住,
来看一个非同寻常的数据估算,英国《金融时报》和市场资讯机构判断,中国的库存正从十万吨慢慢逼近甚至翻番到二十万吨。
这些还只是镍,还没算锂、钴、铜这几条重要线路也同步被囤,这就像建了一个资源保险库,既压住了价格,也构筑了一条“断供应就不能动”的安全防线。
这是一种叫做“国家级提前防御”的姿态,当你还在为台海热点忙着说话,中国已经把“资源牌”放到了桌面中央。
有个非常切合实际的问题:镍是进口的,如果海上航线被卡,中国岂不是也受制于人?
别急,中国这边早有备用方案,除了依赖印尼海运,已经加速铺设多条陆路资源通道。
其中一条是:西伯利亚铁路的现代化升级,
配合中亚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把俄罗斯的镍、铜、钴稳定送入中国,
要知道,疫情和国际摩擦让东西贸易船运常常堵港,铁路和管道就显得至关重要,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企业直接在非洲、印尼参与矿山控股。
资源不只是跟买来就完了,还要抓住渠道自主权,这正是打“供应链韧性”的底牌。
在中国的战略地图里,即便海上遭遇封锁,依然可以从北边、西边和西南获得“资源生命线”。
对比之下,菲律宾这点就被点出了,红土镍矿部分来源叠在那,如果美军舰频繁驻港,那局势什么时候,通道就可能被卡。。
仅有镍储备还不够,如果没有政策上的联动,那就只是仓库里的数字。
来看看近期的动态:美国一直没闲着,搞了出口限制、贸易关税、科技封锁。
但就在中国行动悄然推进之际,美国开始出现动作反弹,
先是24小时内解禁乙烷出口,接着开放EDA 设计软件输华,
甚至恢复对C919飞机发动机的出口许可,
这些快速翻转的动作,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断供反制”的压力一下涌来?
原油断供,页岩油工厂停摆,中国这边的应对也真是快刀见血,
对美国六类产品突然开打,胶合板狂添500%、钢栅栏补贴86%,
更硬气的,还对中重稀土等极具军用价值的材料设置出口控制。
这套“资源+政策联动”的操作,像是在打牌,都能看清对方底牌,就得看谁的牌更厚。
美国还没搞清中国手里到底有多少镍、稀土,中国就敢把这些资源握成闭环武器,按住价格、锁住供给。
说到国家资源,很多人就想到:镍是为了电动车?
其实镍的作用早已超越商业范畴,进入军工领域,
高温合金是飞机发动机必备,装甲钢和导弹壳体同样依赖它。
中国的055驱逐舰用了鹰击‑21超远射程导弹,高温合金材料带来的耐热稳定性至关重要。这一切,无缝建立在资源保障之上。
此外2025年初,中方在南海进行了电子战演练,使用AI算法控制高频雷达干扰,让外军雷达“无影无踪”。
再结合中亚、海岛等多地战区演练,动辄投放6G频段太赫兹干扰弹,这些现代化装备背后都少不了稳定供应的钕、镍、稀土金属支撑。
在科技领域,中国更是没喊口号而是真干,半导体逆势增长21%、出口额破1万亿,6G专利已占全球40%。
这说明谁说科技封锁就会把中国摁倒?
从稀土管制到6G布局,边走边补,不间断形成创新闭环体系。
试想一下场景:假如断供政策再热闹,如果技术和资源搭建成体系,中国根本不用弯腰。
中国那边,资源够用,军工有料,科技还别说,正逆向突围。
有人说,中国这次储备是“超前意识”;也有人说,是“战略文化戏码”。
现实中中国正在用行动诠释: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战略基础,也是国家底气。
广东、深圳GDP暴增、制造业投资猛涨、AI 船型机器人、6G通信、
电子雷达的实验场景一幕幕出现在公共报道,
这不是堆数字,是把工业转型根植在资源安全、科技突围、军事威慑的三轨体系里,
从“稀土外交”出手时起,就已经搭好了“资源可控、技术支撑、产业垂直”的组合拳,
如今镍资源也加入,而且底牌更多,路径更清晰:卡价格、卡供给、卡技术、卡通道。
一旦被断,反倒可能逼对手自断喉咙。如果把这种战略文化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当你说服自己坏事不会发生,但又为坏事提前准备盘算,那就是从战争惯性中脱离出来的理性,先备后动,才能把人家的“突发”变成你的“可控”。
深圳人听了会说,拳头够硬整治就会,华为工程师会笑,封锁下的5G开起来也不怕,更褪不去的是,储备多条通道铸成的安全感。
中美关系还会如何?没有人能完全预测,且看现在中国干的这盘棋,已经不仅是资源炒作,而是把供应链打造成国家护城河,把科技能力弄到手里让别人也得掂量。
如果美国继续封锁,有了镍、稀土、科技、军备配套,中国依然能跑能打;
如果局势缓和,中国可以用这储备谈判筹码;如果再升级,又能迅速投入支撑。
这不是纸老虎的吹嘘,而是“资源为刃,科技为盾,通道为骨,战备为魂”的综合系统构建。
你可能会问,这投资夸张吗?答案是:不夸张,这是国家行为,不是投资基金的炒作。
你或许要思考:普通人能感受到什么?
其实每一次通货涨跌、制造业成本、科技突破背后,
都映照这局布局:资源够不够?关键时刻保不保住供应?
供应链能不能转?通道跑不跑得通?
当新闻里继续曝出“又签了矿山股权”“又下订单入库”“又测了啥新兵器”,
请认清一个信号:对弈还继续,中国已将资源安全摆进国运高度。
同时也寄予了一个信号:接下来,围绕镍、稀土、通道、技术、设备,
恐怕还会上演许多“悄无声息却刀刀见骨”的较量。
文编辑:X
“中国正抓紧储备工业金属,保证供应链安全” 2025-07-07 16:12·观察者网
经济学人:一个排除中国的电池供应链看来无法实现.观察者网.2023-07-22
中国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04-04 20:44·环球网
美国解禁:恢复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 2025-07-04 13:20·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