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曲阜20公里的鲁南第一县,一座被忽视的圣人之乡

泗河蜿蜒流经峄山西麓,将邹鲁文化的血脉浸润两岸,北岸滋养出孔子的曲阜,南岸孕育了孟子的邹城。

邹城是山东省辖,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这地方在鲁南经济版图上挺能打,2019年打败滕州坐上了头把交椅。

除了GDP亮眼,邹城的历史也相当能打。

《左传·文公十三年》载:“邾文公卜迁于绎”,这个被史官笔尖点过的古邾国,便是今日邹城最早的城市胚胎。

这座两千七百年的城郭里,走出过不少人物,最醒目的当属那个怼天怼地的孟子。

他老人家当年硬刚齐宣王,把梁惠王怼得直挠头,甚至跨时空让朱元璋破大防,说“若他在世必杀之”,所以来邹城肯定去孟府孟庙孟林拜拜访一下。

孟庙



“孔庙遍布全国,孟庙就这一座”

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比30公里之外的曲阜孔庙晚建了1600多年。

原址在邹城东北的四基山麓,因为太过偏僻,瞻仰祭祀很不方便,于是几十年后又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现在看到的格局是金、元、明、清各朝多次重修后的,如今是1988年的第三批国保单位。

门票35元(包括孟府),60岁以上老人免费,讲解1-10人团150元,门口停车10元一次。

五进院子占地4万多平米,比孔庙小两号。

毕竟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嘛,在封建专制社会本就吃亏。

邹城 孟庙

曲阜 孔庙

主要是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从南到北分别是棂星门,亚圣庙石坊,泰山气象门,承圣门,之后就是核心建筑——“亚圣殿”了。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和曲阜孔庙大成殿一样是单檐歇山顶,不过前者是代表皇家的黄色琉璃瓦,而这儿只是绿色琉璃。

除了这些建筑,里面的古树和碑刻也很值得一看,比如在寝殿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据说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有近900年的历史。

再比如在斋戒门内,致严堂前东西两侧,有两棵植于元代的银杏树,也有7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儿几百棵古树里,还有一些特别的存在,像是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被称为孟庙“古树四奇”。

再就是碑刻了,东路启圣门到启圣殿甬道西侧,保存孟庙历代石碑280多块,尤其元代加封孟子的八思巴文圣旨碑,堪称蒙汉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孟府就在孟庙西边,和孟庙联票35元,这宅子从元代住到民国,前后住了几十代孟家后人。

七进四合院带后花园,放在今天算豪宅,但跟孔府那九进院子比还是寒酸太多了。

再就是城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麓的孟林了,帝王的墓叫“陵”。

而圣人的墓叫“林”,孟林也就是孟子和他后裔的墓地了。

据说在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任兖州知府时找到的孟子墓。

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拨款下来修墓建庙,此后元明清历代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


孔子和孟子,这两个名字算是被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符号了。

孔子是春秋鲁国人,而孟子是战国邹国人,比孔子晚出生一百七十多年。

但这不妨碍他自称“私淑孔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虽然没见过面,但我是你铁粉”。

孔子活着的时候混得惨, 死后却被帝王们当成了神。

汉朝开始,皇帝们发现“君君臣臣”这套好用,直接把孔子捧成“文宣王”,把孔庙修成了皇家气派。

而孟子呢,张口闭口“民贵君轻”,皇帝们能高兴吗?

所以直到宋朝,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之后,孟子的地位才挤进一线,元朝又被加封为“亚圣公”,这才成了儒家二把手。




“大明第一亲王陵”

除了孟子,邹城还有一位狠人,那就是鲁荒王朱檀,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

生下来就是人生赢家,两个月封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结果十九岁嗑丹药把自己送走了。

邹城明代叫邹县,当时隶属兖州府管辖,因此属于朱檀的封地范围,邹城东北的九龙山风水很好,因此他死后便被安葬在了这里。

这地方离市区大约十二公里,开车过去20分钟左右,不要门票,免费参观。

景区前立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已经被晒得褪了色,但那股子“我很重要”的劲儿还在。

关于朱檀19岁磕药去世这件事,虽说荒诞离谱,但毕竟是老朱的亲生儿子,总得埋体面点,于是按亲王规格修了这座墓。

墓是凿山挖出来的,深二十六米,相当于八层楼倒着盖进地里,这个深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万历皇帝的定陵。

墓道五十多米长,坡度陡得很夸张,地宫分前后两室。

前室放陪葬品,后室躺棺材青砖砌得严丝合缝,外面封土堆像个上面长满杂草,远看还以为是荒山。

1969年冬天发现的这座墓,600多年从未被盗过。

出土的1100多件文物撑起了山东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具体是一楼5展厅鲁王之宝,强烈推荐去看看!

包括冠冕服饰、家具明器、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绝大多数都是珍品,这里说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

比如朱檀的“九旒冕”,就是现今所发现的中国古代唯一完整的冕冠实物,现在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另外墓里还出土了一件竹胎黑纱,缝压金线的“九缝皮弁”,这是鲁荒王巡视、朝宾、上朝时穿用的首服,地位仅次于冕,也是全国独一份的存在了。

再就是一件“天风海涛”琴了,一出土就直接震惊考古界。

桐木制成,通体黑漆,裂似蛇跗,背刻篆书"天风海涛”,最珍贵的是还留有两行“圣宋隆兴甲申重修,大唐雷威亲斫”的墨书。

“天风海涛”是说琴声如天空之长风,大海之波涛,而“雷威”是唐代著名制琴大师。

雷威出自四川制琴世家雷氏,他们所制的琴被尊称为“雷琴”,在唐宋年间就大大的有名了,故宫博物院就有一把叫“九霄环佩”的雷琴,据说价值四个小目标。

九霄环佩

剩下的像是镶宝石金带饰,几百件车马木俑豪华手办,妆金四团龙纹缎袍。

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错金云龙纹铁锁,洪武通宝金币,鲁王之宝木印等等等都是精品,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山东博物馆看看。

对了,明鲁王墓附近还有几座汉鲁王墓,前者是“国六”,而后者是的“国五”,档次要高上一些,但是铁将军把门只能在外面看看。

汉鲁王墓的主人,是西汉的刘姓诸侯王,首任鲁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余,西汉前元三年(前154年)改封为鲁王,迁都曲阜。

这群人专挑山势陡峭的地方凿洞修坟,称为“崖墓”

四基山的崖壁上,至今还能看见那些墓穴的轮廓,像是山体上裂开的几道疤。


除了这两处景点,邹城城区里值得一看还有铁山公园里的摩崖石刻,小区里的重兴塔,以及孟府孟庙附近的邹城博物馆。



邹城博物馆

开放时间:09:00-17:00,16:30停止入场

地址:顺河路56号

孟府孟庙旁边就是邹城博物馆了,去年五月份刚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县级市还是很有实力的。

博物馆一共两层。一层是史前厅,石刻厅,青铜厅,精品厅四个展厅。

二层是花了大功夫布展的孟子馆,讲的主要是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全国各地的邹鲁文化。

史前厅向来不是我的菜,那些蒙着远古尘埃的器物总难激起我的兴致。

于是直奔主题杀向石刻厅,满屋子汉画像石跟不要钱似的铺开,随意的摆放,十分的豪横。

最扎眼的是两块镇场子的宝贝,一块是王莽新朝时期的《莱子侯刻石》。

郭沫若说它是由篆到隶的里程碑,至于内容嘛,说的是莱子国贵族为族人分封土地搞团建,告诫子孙守好祖产。

另一块元代复刻的《峄山刻石》更有说头,当年秦始皇巡游显摆 ,李斯奉命刻字搞宣传,留下了小篆刻石。

可惜正版早在南北朝砸得稀碎, 如今只剩宋元两件复刻撑场面,宋款在西安碑林,元代的就是眼前这块了。

既然说到镇馆之宝,隔壁青铜厅还藏着把吴王夫差剑,全国拢共就九把,据说这是唯一在县级博物馆安家的孤品。

剑身上“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的铭文泛着冷光。

不知道当年是跟着大军北上的杀器, 还是诸侯会盟时的国礼,另外听说刚出土时断成三截, 全凭故宫老师傅妙手回春。

压轴大戏藏在精品厅里,主角是明代鲁王戈妃墓里的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罐,这物件来头不小,当年跟着戈妃埋进土里,她儿子后来成了二代鲁王。

元青花的珍贵程度,我之前在景德镇那期和第三期小众博物馆(高安元青花博物馆)那期讲过。

全世界不过300件(大部分在海外),国内博物馆但凡有一件,便是妥妥的镇馆之宝,至于鲁王本人的陪葬品?早被山东省博包圆了。




铁山公园

门票:免费

地址:岗山北路1498号

铁山公园蹲在邹城老城区北边,从孟府孟庙过来也就三公里,公园免费,里面动物园五块钱,相当良心了。

1981年土动工,1985年开门迎客,580亩的体量被塞的满满当当。

有健身广场,有儿童游乐园,有动物园,有水上乐园,甚至还有一个酷似南京音乐台的仁和剧场。

不过这些玩意儿在铁山摩崖刻经面前都是浮云。

南边那块大石头坪上刻着千年前的经文,1988年就和孟府孟庙一起成了第三批国保单位。

这些刻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大集经-穿菩提品》经文,②《石颂》,③颂文和题名,④新发现的银鲤诵经石。

珍贵在何处?

首先本身的书法就很牛,那些直径几十厘米的字就像在石头上跳舞,近800个大字以变隶为主,融合篆,楷,行等,堪称北朝大字榜书代表作。

再就是历史与宗教价值了,题名明确刻经时间为北周大象元年,也就是公元579年。

宇文家的小皇帝刚解了佛教禁令,憋了四年的和尚们扛着凿子就往铁山上冲 ,所以这些斑驳大字见证了千年前的那次佛教复兴。

其实除了这里的铁山,邹城的岗山、尖山、 葛山都有北齐,北周的经文存留。

其中岗山与铁山一样是“国三”,葛山和峄山摩崖为“国六”,历史书法爱好者可以去看看。




在邹城吃什么?

你若在邹城街头拽住个路人,问他本地有什么特色美食,十有八九会吐出三个字:川味面。

你或许以为听岔了,但在这座鲁西南小城里,川字才是面食江湖的正统。

据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云贵川的人们跟着兖州矿区(后来的兖矿集团)的召唤北上,他们背囊里除了铺盖卷,还揣着对麻辣的执念。

云贵川的辣椒和山东平原的麦香在这里达成了和解,如今面馆遍布在在街角巷尾,招牌上的“川”字早没了乡愁,倒成了邹城人的身份认证。

川味面的灵魂不在面条,而是辣椒麻椒,鸡蛋茶和一碗调鸡蛋。

鸡蛋茶很好理解,调鸡蛋就很特色了,煮熟的鸡蛋剥壳弄碎,葱花蒜末辣椒末调料往瓷碗里一撒,大开大合。

你若问我哪家好吃,天天小面,李三手擀面,李五面馆,李老大面馆,德顺源面馆,新华川味面面等这些名号,味道都不会差。

邹城归济宁管,自然算是济宁地界,若是在济宁街头游荡,总得尝尝甏肉干饭才不算白来。

这“甏”字读作beng,原是种粗陶罐子,如今倒成了炖肉的灵魂容器,这玩意儿很像济南,徐州地区的把子肉,只有一点细致的差别。

听老食客说, 把子肉讲究先下油锅炸一遍,甏肉则是直接往罐里一放,再几味草果白芷之类的药材,文火慢炖直至肉烂入味。

邹城街巷里藏着不少甏肉小店,像是五中旁的过街棚甏肉干饭,邹城火车站旁的蓝记,十二中旁的韩记,邹城妇幼保健院斜对面的张记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曲阜   圣人   鲁南   邹城   孟子   孔子   博物馆   兖州   孔庙   元代   山东   济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