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梅
人到五十,岁月如梭。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回首往昔,总觉得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很多“为什么”依旧无解。
正如李白所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年少时,我们总想着“将来”,脚步匆匆,跌跌撞撞,许多道理,到后来才慢慢明白;
而今五十开外,再看世界,很多事,却宁愿不懂、不问、不管。这正是“前半生不懂的太多,后半生太多的不想懂”真实写照。
一、前半生——在迷茫与奋进中学会成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长歌行》中的劝诫。
在年轻的日子里,我们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对未来充满憧憬。
那时的我们,不懂父母的苦心,看不穿生活的艰辛,甚至对人生的挫折充满抗拒。
挥霍着青春,奔波于事业、家庭、感情之间,被社会裹挟着前行。
小学毕业敢说天下事,中学毕业看谁都不顺眼。
大学毕业,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一点不简单。
工作后的第一个清晨,望着办公室的天花板,才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滋味。
可是,很少有人提前准备告诉我们:“人生这场大考,无标准答案。”
于是,我们在世故和单纯之间碰壁,以为吃亏就是傻,耍滑就是聪明,直到付出代价,才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震荡中醒悟过来。
自己养的孩子才懂父母难,遇到真正的困境才知朋友可贵。
和睦的家庭也有说不上的委屈,风光的事业背后也有数不尽的压力。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所以年轻的我们,总在不懂中盲目追求。
二、五十岁以后——在淡然处珍惜时光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其实,到了五十,真正理解的不一定很多,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事情不想去深究了。
人情冷暖、市井茶凉,五十岁的我们已见怪不怪。
利益算计、明争暗斗早已麻木,哪怕谁在你背后议论,也只是笑一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然心头有怨,也学会在柴米油盐间转化。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的洒脱,是我们现如今最大的写照。
亲情、友情、爱情里,似乎没有了年少的执着。
儿女大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变得不再重要,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和世界,不想再去纠结他们的得失荣辱。
夫妻间多年操持,或许已经不是 从前 ,但多了一分相濡以沫的坚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朴素的承诺,是无数个清茶淡饭的日子里共同经营的默契。
看多了人情聚散,经历了冷暖自知,在跌跌撞撞后学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生活虽老去,但依然可以有美好,有希望。
有些事,真的无需再较真,未必人人理解你,也无需强求谁懂你——毕竟,每个人终将独自成长。
三、在“不想懂”中,做更好的自己
岁月派来的难题,有些终于释然,不必在意。
更愿培养一颗淡泊宁静的心。
闲暇时候泡壶茶,翻翻书,约三五好友小聚,让半生过得平和安稳。
有人说,五十之后最好的生活,是“看透不说透,正道直行走”。做人要简单点,别让外界纷扰搅了自己的心情。
为人处世,宽容自己,体谅别人,让自己活得自在些。
别再四处讨好,不再跋涉取悦,全力做好自己。
珍惜当下,关心健康,爱惜家人、更爱自己。
保持向上的心态,不与过去“较劲”,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天。
身边有三两知己、儿孙绕膝,健康无忧,就是最幸福的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本是一场体验。前半生拼拼搏搏只为他人的目光,后半生更要学会享受属于自己的一切。与其苦思冥想“不懂”的问题、耗神费力钻牛角尖,不如放宽心胸,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四、结语
五十岁的我们,确实有太多不懂。
回头看去,曾经的痛苦和执拗,现在早已云淡风轻。
人生如同长河,我们都是划桨的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会放下,学会不纠结,才有从容面对人生下半场的勇气与豁达。
愿每一个五十岁以上的你我,都能在似懂非懂中释然,在“不想懂”的世界里保有本心。
用乐观和坚韧面对未来,珍惜每一天朝阳夕阳,把生活过得花开如春、温润如玉。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