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相逢时,亦是养生好时节——七夕的中式浪漫与智慧

七夕,是一次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交汇点,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明确养生提示:

从“夏长”到“秋收”, 我们的身心需要从开放转向内敛。

从“炎热”到“干燥”, 我们的饮食需要从清热转向润燥。

从“奔放”到“安宁”, 我们的情感需要从激情转向相守。







七夕如何正确养生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1

七夕与中医养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正值 “处暑”节气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2

精神调养:使志安宁

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脏中的“肺”,肺主悲忧,过度兴奋或悲伤都会耗散肺气。


因此,七夕的度过方式应是恬淡、宁静、充满爱意的,而非大喜大悲。与爱人静静地观星、谈心,有助于精神内守,顺应秋“收”之势。



3

起居作息:早卧早起

七夕有“夜观牵牛织女星”的习俗,这本身就是在鼓励人们早一些在夜晚的宁静中活动,而非熬夜。

入秋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早睡(不超过晚上11点) 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七夕习俗养生智慧






吃瓜果:清热生津

七夕有陈设瓜果的习俗,此时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如桃子、葡萄等。


中医解读:初秋尚有“秋老虎”的余热,且气候开始变得干燥。桃子能生津润肠、活血消积;葡萄能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适量食用当季水果,可以有效对抗“温燥”,补充津液。

吃巧果:健脾和胃

古代女子七夕乞巧,会制作和食用各种面点,如“巧果”。这些食物常由面粉、芝麻、糖等制成。


中医解读:面粉性平味甘,能养心安神、健脾益肾;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食用易于消化的面食,有助于健脾和胃,为秋冬进补打下基础。但需注意,现代巧果多为油炸,应适量食用。


佩戴花草:悦情安神

古代女子七夕时节会用凤仙花染指甲,用花草做装饰。


中医解读:许多花香草药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作用。例如,佩戴或欣赏香草,其芬芳气味能愉悦心情、疏通气血,缓解秋季的悲忧情绪。








七夕“养生式”约会推荐






“收敛心神”的日落散步

代替喧闹的酒吧和影院,在日落时分与伴侣去公园或湖边散步。散步聊天,感受秋风习习,观察树叶微黄的变化。这是最符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的养生方式。


“同心协力”的手工制作

一起动手制作传统的巧果或一款健康的养生糕点,如山药糕、南瓜饼。制作过程不仅增加了乐趣,体现了“乞巧”的初心,共同完成的食物也充满了爱与健康的能量。


“安神定志”的星空冥想

在阳台或庭院,铺上垫子,并肩而坐;放下手机,静静地仰望星空,寻找牛郎织女星。进行深长呼吸,排除杂念,感受彼此的陪伴,这是给彼此最珍贵的“精神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养生   金风玉露   智慧   浪漫   中医   生津   瓜果   织女星   习俗   早起   精神   黄帝内经   桃子   面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