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卖铁矿石,就得用人民币交易,中国不忍了,给澳大利亚定下规矩

前言

10月2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突然通知暂停购买必和必拓2.6亿吨美元计价铁矿石。

这家占中国铁矿石进口23%的澳洲巨头瞬间失去最大客户,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紧急发声称"令人失望"。

中国为何突然出手?这招会带来什么冲击?

编辑:倏禹

2.6亿吨订单瞬间蒸发,澳洲巨头懵了

彭博社的这条爆料,让全球铁矿石市场炸了锅。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一纸通知,直接切断了与澳洲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海运贸易

这意味着什么?2.6亿吨的年采购量,相当于澳洲对华铁矿石出口的近四分之一,说停就停了。更让人震惊的是,连那些已经从澳洲矿山启运、正在海上漂着的货船,中国买家也不要了。

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直接打在了澳方的七寸上。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的反应可谓是"秒回",立马跳出来表示"失望",还说希望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

这着急的样子,和几年前莫里森政府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候澳方跟着美国对中国煤炭、大麦、葡萄酒下手,可没见他们这么"失望"过。

说到底,还是因为必和必拓这个矿业巨头,是澳洲经济的"钱袋子"。数据不会撒谎:澳洲四分之三的铁矿石都卖给中国,而中国市场更是必和必拓出口的半壁江山。

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对澳洲来说无异于断臂之痛。澳洲财政部长吉姆·查尔默斯慌了神,赶紧要安排与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会谈,试图"亡羊补牢"。但这次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想继续做生意可以,但必须按我们的规则来。

三张底牌让中国敢对澳洲"说不"

中国这次敢于对澳洲铁矿石巨头"说不",底气从何而来?说白了就是三张王牌在手,让中国有了主动选择的权利。

第一张牌,供应渠道多元化。虽说中国铁矿石70%依赖进口,但现在可不是只有澳洲这一家。巴西、阿根廷、几内亚的高品位铁矿石同样优质,特别是西非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规划年产能达到1.2亿吨

加上国内增产和其他海外矿山,未来三年新增产能将达到2亿吨。按照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哥俩各论各,咱管他叫弟,他管咱叫爸。"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占据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以上,早就掌握了主动权。

第二张牌,统一议价权的建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三年前成立,就是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过去各大钢企分散采购,容易被澳洲矿业巨头"各个击破",甚至还出现了商业间谍渗透的丑闻。

现在统一采购,以"单一大买家"的身份与国际巨头谈判,议价能力直线上升。第三张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推进。这次要求改用人民币结算,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布局。

巴西淡水河谷已经同意部分订单使用人民币结算,首批50亿美元规模的试点已经启动。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我买你的货,你赚我的钱,还不用我的币"的荒谬局面。

当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定价权和话语权自然要重新洗牌。

美元霸权遭遇"精准狙击"

这场铁矿石风波,表面上是中澳之间的贸易争端,实质上是对美元霸权体系的精准打击。要知道,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正是其霸权的重要支柱之一。

铁矿石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大宗商品,长期以来都是美元计价和结算。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认为,此举是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关键一步。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师更是直言,这将对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回想美国对中国发起的"钢铁围攻战",先是对中国钢铁征收25%关税,然后逼迫盟友跟进。

加拿大、欧盟、印度、日韩相继对中国征收关税,形成了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全面围堵。但中国这次的反击,采用的是"精准制裁"模式,仅针对美元计价货物,而非全面禁止。

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既避免了过度升级,又能直击美元体系的要害。一旦必和必拓让步接受人民币结算,其他矿业巨头很可能跟进,形成示范效应

国际投行预测,此举可能导致铁矿石价格短期波动5-10%,但长期将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更深层的影响是,美国政府低成本借债的优势将减弱,国债收益率可能上升。

美元贬值还可能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国内通胀压力。这就是中国"以牙还牙"的战略回击,简单粗暴,但效果最好。

全球货币"新秩序"序幕拉开

从更宏大的历史视角来看,这场铁矿石较量不过是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一个缩影。正如一位资深观察家所说:"铁矿石只是棋盘一角,中国要下的是整盘大棋。"

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有望从目前的2.9%提升至5%以上。这个看似不大的数字变化,背后蕴含的却是国际货币格局的深刻调整。

2025年初,巴西淡水河谷与中国签署总额200亿美元的人民币结算协议,开了南美大宗商品贸易去美元化的先河。俄罗斯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到30%,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构建了绕开SWIFT系统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削弱了美国通过金融制裁施压的能力。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货币霸权的更替,都伴随着实体经济力量的重新分配。

当年英镑让位于美元,正是因为美国工业实力超越了英国。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澳洲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其出口贸易却高度依赖中国,这种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的撕裂,使得澳洲政府的处境愈发尴尬。想要继续赚中国的钱,就得尊重中国的核心诉求。

妄图在政治上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又想在经济上坐享其成,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这次的"停购"风波,足以让澳洲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国较量的时代,经济主权与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历史在短暂的震荡后必将回归常态,而这个常态,将是一个更加多元化、更加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结语

这场看似突发的贸易争端,实则是中国深思熟虑的"阳谋",标志着全球经济话语权的深刻调整。

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渗透将不可逆转,美元独霸天下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

澳洲会选择妥协还是继续对抗?其他矿业巨头又将如何站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财经   澳大利亚   铁矿石   中国   用人   规矩   澳洲   美元   巨头   大宗   美国   人民币   贸易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