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大家都看在眼里。出口下滑,逆差扩大,企业日子难熬,年轻人找工作也越来越卷。
话说回来,韩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靠出口拉动,亚洲四小龙的名头不是白叫的,可现在面临的最大麻烦,就是对华贸易这块儿。
以前顺风顺水,现在却成了拖累。不少韩国学者直言不讳,说要摆脱困境,就得下定决心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转向多元化。
先说说韩国经济的基本盘。韩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半导体、汽车、造船这些支柱产业占了大头。1960年代开始,朴正熙政府搞出口导向战略,汉江奇迹就这么起来了。
从低收入国家跳到中等发达,靠的就是参与国际分工。1996年加入OECD,成了富国俱乐部成员。那时候人均GDP从87美元蹿到1万多美元,增长上百倍。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也没趴下,通过改革稳住阵脚,继续保持增长。可现在呢,潜在增长率下滑,2023年经济增速只有1.4%,远低于预期。内需疲软,外贸又出问题,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问题出在对华贸易上。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韩国就把中国当成最大出口市场。那些年,韩国对华出口总额超过进口,顺差累计6816亿美元,占整体贸易顺差的九成多。
半导体、化工产品、汽车零部件源源不断运过去,韩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现代、乐天这些大集团在中国设厂,供应链深度嵌入。
可好景不长,2022年4月起,对华出口增速开始掉头向下。尽管2022年5月同比涨了1.3%,但整体趋势往下走。2023年第一季度,对华逆差78.4亿美元,占总逆差的35%。
这是两国建交30多年来的头一遭。到了2024年,全年对华出口1330亿美元,增长6.6%,但逆差还在那儿摆着,对比对美顺差1182.3亿美元,差距明显。
2025年上半年,对华出口继续涨,2月达95.11亿美元,可5月逆差又1.91亿美元。数据摆在这儿,韩国出口大国地位摇摇欲坠。
为什么会这样?根子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中国从2015年推“中国制造2025”,核心零部件本土化,2016年后贸易关系从互补变竞争。
韩国产品在半导体、显示屏等领域丢了优势。中国企业自产自销,还开拓海外市场,韩国货进不去。以前韩国主导供应链,现在中国追上来了。
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本想占便宜,结果技术外流。浦项制铁去中国建厂,造船钢材技术被学走,现在韩国造船反倒进口中国钢材。
小米、TCL、美的这些中国品牌杀入韩国市场,低价抢占家电、手机、电视份额。三星、LG压力山大。乐天、现代在华业务滑铁卢,不得不撤。韩国商业界早几年就喊要调整贸易结构,可政府响应慢了半拍。
文在寅时期的政策加剧了依赖。2017年上台后,文在寅强调与邻国合作,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把中国比作高山,韩国是小国。
这话在韩国国内惹议论,不少人觉得丢了民族自豪。文在寅政府认为韩国受益于供应链主导,没及时减依赖。结果错过黄金期,企业灰头土脸退出中国市场。
尹锡悦上台后想调整,推动供应链重组,转向东南亚、欧洲。2022年他说,通过中国实现出口繁荣的时代结束了,要加强与欧洲合作。
可政策执行中,韩国还是卡在中美之间。尹锡悦亲美亲日,试图拉近与美日距离,但经济上脱不开中国影子。
2024年韩国对中美贸易摩擦评估,认为美国挑起摩擦有经济原因,但根子是大国竞争。韩国夹在中间,受影响最大,经济外交安全都溢出效应。
现在李在明政府上台,喊出“国益外交”,放弃“安美经中”路线。意思是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条路走不通了。要增加自主性,稳固韩美同盟,同时维持与中国必要联系。
可现实骨感,韩国经济结构调整慢。年轻人面对高房价、少机会、上升通道窄,愤懑情绪高。媒体强调中国竞争,成了释放挫败的对象。
韩国对中美贸易摩擦评估显示,韩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贸易战让韩国出口受阻,企业成本涨。2023年韩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内需低迷,外贸不确定。
韩国学者们看法一致,要脱困就得下决心脱离中国市场依赖。不是说完全切断,而是多元化。升级产业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如越南、印度、欧洲。
韩国商业界和学术界早认定,改革要跟贸易结构吻合。可政府过去没全听,现在得行动。举例,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就是执政稳定、持续改革。
60年代出口导向,80年代民主化后调整,97年危机后金融改革。这些经验现在用得上。学者指出,中国经济恢复对韩国有滞后影响,如果中国继续自产自销,韩国产品难卖。秋京浩副总理说过,中国经济回疫情前状态,会严重影响韩国。
未来路怎么走?先稳内需,推最低工资上调,就业机会增。可不能只撒钱,得谈增长。2025年国家增长战略会议上,讨论扭转潜在增长率下滑,但声音多在强化劳动权,少谈企业活力。
政府得平衡劳资,促三方协商。对外,深化区域合作,如与东南亚经贸联系,提升竞争力。韩国已签14个FTA,经济领土覆盖世界GDP的73.5%。
用好这些,分散风险。对华贸易还会继续,但比重降。学者建议,借鉴过去转型经验,从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环境多角度发力。
政治上稳定交班,避免财阀三代问题引政策混乱。经济上升级技术,社会上缓解青年困境。国际上,平衡中美,避大国竞争坑。
话说回来,韩国经济不是孤岛。全球逆全球化风起,关税战重构贸易体系。韩国产能得适应,吃掉日韩欧美高端产业份额?这话说大,但机会在。
00后一代,得走出去。过去中国外企黄金时代,白领靠语言占位。现在中国企业出海,韩国得防技术外流,同时抓机会。韩国企业被中国挖角,政府得介入挡。
可现实是,韩国制造业7大领域落后中国。汽车出口中国第一,造船订单第一,超过二三四五六加起来。消费电子、钢铁不用说。韩国得回原形,好法治、东亚社会超频水平。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