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是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线,周线,月线全部呈大涨之势。8月沪指涨7.97%、 深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科创50涨28%,北证50涨10.64%。单看创业板和科创50指数的月涨幅,一个月就涨出了技术牛市,更别说之前的上涨。但实际上整体赚钱效应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牛市,说到底主要还是相关指数中大市值品种被抱团炒作,市场在走结构牛而非全面牛,选对了方向抓对了个股就是大牛,选不对个股的话,基本跟牛市无缘,但不至于出现大的亏钱效应。
从本周市场的表现来看,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指数在疯狂过后在3900点附近出现较大的波动,周三一根超60点的大阴线使得牛回头,但转天又跌破3800点之后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教科书般的V型反转,周五则再接再励全线上涨,创业板演绎了周四的大涨,而周四疯狂的科创50则随着寒武纪,中芯国际等一些芯片类权重股的大跌而下跌,成也寒王败也寒王。本周有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出现。寒武纪股价在周三短暂反超茅台之后而冲高回落,随之而来市场整体的跳水,而茅台魔咒也被视为大跌一个原因,但周四寒武纪则一个强势涨停宣布一个时代的来临,寒武纪成为真正的股市一哥。这不仅是寒武纪的胜出,而是中国科技力量的胜出。即便我们认为寒王被高估,也有可能再失去股市一哥的宝座,但我们坚信大A股的未来一定是大科技的未来。
8月收官日,A股呈现冰火交织的复杂图景:三大指数全线飘红(上证+0.37%、深成指+0.99%、创业板+2.23%),但全市超3300只个股下跌的残酷现实,揭开了"权重起舞、小票坠落"的结构性撕裂。锂电池产业链的狂欢最夺人眼球—— 宁德时代 超10%的长阳带动板块16只个股涨停,固态电池概念更以62亿主力净流入领跑市场;而另一边, 寒武纪等芯片龙头超6%的暴跌,与AI应用、算力等科技赛道超300亿资金出逃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分化背后是政策预期与业绩验证的共振:固态电池2027年商业化拐点的机构预测、发改委"AI+消费"政策即将落地的信号,推动资金向确定性更高的新能源和消费板块集结。与此同时,中报数据的显性指引作用愈发显著:计算机、电子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跻身前三,解释了为何军工、创新药等业绩扎实板块逆势上涨,而透支估值的AI应用端遭遇猛烈杀跌。这种"戴维斯双击"与"双杀"并存的格局,凸显市场正从概念炒作回归价值本位。
尽管周五的赚钱效应不尽人意,量能也连续大幅萎缩,加之周三沪指3888.6的一串不和谐的数字,让我们对短线市场多了一份谨慎,但这种谨慎却是非常良性的,并非是什么恐惧,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希望指数慢下来,3900点下方多停留些时日,让市场上涨的基础更加牢固一些,这样市场在突破4000点走向更高的位置时才能走的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现在的慢则是快,如果还是继续开快车的话,我们则要提高警惕了, 相反只要慢下来,我们则可以大胆逢低吸纳,相信十年不遇的牛市终给A股市场带来质的改变。接下来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梳理一下盘面的变化,把周五收盘点评补上,希望对大家投资有所帮助,忠诚希望理性客观的交流,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第一:缩量阳线的三重隐喻
量能萎缩的真相解剖
周五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78万亿,较前日缩量1725亿的衰减幅度远超技术性调整范畴。从资金流向看,主力机构正进行"断臂式"调仓:一边在新能源赛道投入超220亿(固态电池+钠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另一面从科技赛道撤出近900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反映出机构在政策空窗期寻求安全边际的防守心态——锂电池产业链既有中报业绩支撑(有色行业净利增速第三),又受益于行业联合抵制低价竞争的供给侧改革。
深强沪弱的底层逻辑
创业板2.23%的涨幅远超主板,本质上是市场结构失衡的表现:新能源权重占比高达32%的创业板指,天然成为资金抱团的首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转型期的估值重构——当传统地产链仍受政策观望压制时,深市聚集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更易获得"中特估2.0"的政策溢价。而沪市受银行、地产等旧动能拖累,即便保险股强势上涨( 新华保险 创历史新高),也难以扭转指数的疲态。
整体而言,资金没有全面布局,而是局部进攻局部撤退,这样的市场短线胜率在于节奏,要懂得不断的高低切换,而不应在强势股死磕,强者恒强固然不错,但大资金也是不断的锁定利润,不然再强的股票也会有走弱的时候。真正走弱时你未必又舍得离场。
第二:芯片博弈的"东升西降"
美股大跌的误读与真相
周五晚间英伟达等美股芯片股3%以上的跌幅,表面是欧盟反垄断罚款的冲击,实则是全球半导体周期下行的缩影。但A股市场的反应更多源于情绪错杀: 寒武纪 的"产品信息不实"公告引发连锁反应,掩埋了中报披露的计算机行业71.3%净利润增长的利好。这种背离恰似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底"时刻——当市场过度聚焦短期利空时,往往忽视产业升级的长期动能。
国产替代的黎明曙光
阿里巴巴自研AI芯片转由国内代工的消息,暴露出中美科技博弈下的新机遇。从主力资金动向看,尽管半导体板块整体承压,但通富微电 18.5亿净流入登顶个股榜第三,显示聪明资金已在布局封测环节的自主可控突破。考虑到中报显示电子行业库存周转率同比提升12%,叠加华为鸿蒙生态的催化,被错杀的设备材料、先进封装等细分领域,或在下周展开估值修复。
综合来看,美股芯片股的大跌给下周一A股芯片股带来压力,但阿里开发AI芯片的大利好又刺激了中概股指数大涨,也对冲了A股芯片股的不利,国内芯片行业的国产替代及AI需求大增给芯片股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只是短期涨幅大的品种还是低吸为主且不可追高。
第三:九月行情展望,机会在哪里?
9月市场将面临三重考验:
政策落地速度:发改委"AI+消费"细则若在月初出台,可能重燃科技股热情;
业绩验证强度:643家净利润翻倍公司中,三季报能否延续高增长将决定估值中枢;
全球流动性预期: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对成长股的风险偏好压制。
九月机会藏在三个方向:
1. 轮动才是主旋律
八月科技股赚足了眼球,但宁德时代 一根大阳线直接带崩了半导体。这说明资金开始“搬家”了。九月大概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新能源车借着固态电池的消息继续冲,消费借着中秋国庆提前预热,而那些跌惨了的科技股,等估值合理了可能又被捡回来。就像打地鼠游戏,冒头的板块得眼疾手快才能抓住。
2. 美股捣乱也有分寸
别看纳斯达克最近蔫了,但中概股可是逆势狂欢。阿里自研AI芯片这事不简单,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可能借这股东风反弹。不过要小心美股九月魔咒——历史上56%概率下跌不是开玩笑。要是特斯拉、英伟达继续跪,A股的新能源和科技难免被拖下水,但这也给了低吸的机会。
3. Z策才是隐藏大招
发改委的“AI+消费”政策还没落地呢!这可是王炸级催化剂。再叠加反内卷政策给钢铁、化工等行业续命,九月很可能上演“Z策市”。看看那些中报暴增的计算机、电子公司,业绩底子硬,政策风一来更容易起飞。
总的来说,九月行情不会像八月那样舒坦,但震荡中才有黄金坑。盯着三个信号: 宁德时代 能不能站稳万亿市值、茅台是否带起消费节奏、 寒武纪 这些科技惨股何时能停下狂欢的脚步。记住,别追着热点跑,提前蹲守才能吃肉。
结构性机会的藏宝图
新能源二次革命:固态电池(62亿主力布局)和动力电池回收(46亿资金涌入)构成双轮驱动, 宁德时代 、 国轩高科 等龙头的技术突破是风向标;
消费复苏加速度:中央汇金加仓白酒ETF暗示险资布局思路,中秋国庆双节前的免税、旅游酒店板块存在预期差修复空间;
科技错杀黄金坑:中报业绩暴增但被错杀的方向,可能在政策催化下重拾升势。
写在最后:在迷雾中寻找光的轨迹
市场的每一次剧烈分化,都是对投资者心智的淬炼。当指数红盘与个股跌潮共存,当海外波动与国内转型共振,更需要穿透迷雾的定力。记住三个"不要":不要被单日涨跌绑架情绪,中报揭示的77%企业盈利才是基本盘的底色;不要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 ,固态电池、AI芯片等创新领域正在改写产业规则;不要忽视"逆行者"的价值,主力资金敢于在恐慌中加仓62亿固态电池,恰是对产业趋势的笃定。投资的真谛,从来不是在阳光下数金币,而是在暴风雨中辨认灯塔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