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吴石案发,根源不是叛徒出卖,而是这个天天喊他“学长”的人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处决。表面上看,他的牺牲源于蔡孝乾叛变导致的身份暴露,但历史线索揭示,真正推动这场悲剧的,是与他有同窗之谊、终日以“学长”相称的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这位表面维护吴石的高级将领,通过精密的权力运作,将吴石推向了绝境。

吴石那会儿在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还是第一名,这学长的身份摆在那,周至柔是第八期的,晚了好几届,见了面总是很客气,一口一个师兄,那种老派的圈子文化,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关系在国民党那么多派系里头,多少得给点面子,可一到1949年去了台湾,整个感觉就不对了,周至柔管着空军的钱袋子,吴石在国防部当参谋次长,预算的事周至柔就是不批,空军想多要点人要点装备,钱下不来,两个人面上什么冲突都没有,谁也不挑明,就是私底下这么耗着。

报复也不是摆在台面上干,周至柔的手段细得很,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就开始耍那些软刀子,当时的气氛就很怪,国民党刚过去,个个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一点岔子,周至柔就利用这个,开会的时候提侦察机是不是得飞高一点,说是为了安全,那话里的意思谁听不出来,就是暗示吴石可能在泄密,这种技术问题一抛出来,别人也插不上话,他其实早就留了后手,毛人凤那边也从他这拿到了“线索”,说吴石跟香港那边有联系,可能是地下党,周至柔自己嘴上还念叨着要保护学长的名声,这一整套操作,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就是没人去点破。

吴石的结局,其实早就写好了,他手里捏着的情报太多了,江防部署图、金门防御的计划,哪一样都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局,淮海战役的时候,吴石帮着吴仲禧弄到了徐州剿总的作战地图,国民党几十万部队就这么没了,长江防线是怎么布置的,消息也是从他这递出去的,解放军才能那么快就突破,蒋介石心里门儿清,这种人放在身边就是个定时炸弹,周至柔恰好在这个时候把吴石往“内奸”这个方向上推,所有的压力都甩给了上头,他自己的位置就稳了。

到了审判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周至柔一边在文件上签着“免于死刑”,一边又给蒋介石打报告,说吴石在学界的影响力太大,留着他怕是要出乱子,这不就是两手准备嘛,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历史上自己还有个回旋的余地,吴石一死,周至柔马上就把两个人的来往信件都清理了,日记本里提到吴石的地方,全都拿墨水涂得严严实实,台北故居里那本日记,更是谁都不让碰。

这事说穿了,就是国民党退到台湾以后,谁也不信谁了,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周至柔这种技术官僚,想的就是舍车保帅,事情闹大了,不处理不行,怕学界的人闹,可真要保吧,又怕把自己给拖下水,他这套生存的法子,跟他搞空军追求“精准打击”的思路,简直一模一样。

历史后来的说法,那变化可就大了,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烈士,骨灰进了北京,上面盖着党旗,周至柔那边,官一路做到了空军总司令,可到了晚年,照样有人怀疑他跟对岸是不是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两个人的结局一对比,反差太大了,忠诚这个词,吴石是奔着信仰去的,周至柔算是懂得审时度势,机会抓得是真准。

他们俩的这段恩怨,说到底,个人的矛盾已经不重要了,它更像是一个窗口,让你看到那个大时代是怎么急转弯的,一个体制快要崩塌的时候,什么老同学老学长,谁都护不住谁,真正让人心里发堵的,不是最后那一刻的枪声,而是那个亲手把他送上路的人,曾经还恭恭敬敬地叫过他一声学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历史   叛徒   学长   根源   周至   空军   国民党   台北   总司令   淮海战役   台湾   学界   居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