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别乱吃药!这个中成药脾肾同调双管齐下,效果太惊艳!

不少脾胃虚弱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扰:特别注意饮食,天天吃健脾药,消化却还是差,腹胀嗳气、反酸烧心不说,还总伴着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大便溏稀、面色萎黄的毛病。

其实这些问题,根源往往是身体里 “脾虚失运、脾肾两虚” 在捣乱。很多人一着急就加药、换药,可只盯着 “健脾” 单一调理,没从根本上兼顾脾肾协同,反而容易让脾胃负担加重,症状越来越多。

想要养脾胃,关键是找对能兼顾 “调脾胃” 和 “固肾气” 的办法。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 —— 补中益气丸,它既能健脾和胃、益气升阳,又能改善脾胃虚弱带来的不适,脾肾同调双管齐下,临床效果很让人惊喜!

补中益气丸的核心成分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每味药都针对性解决脾胃虚弱的核心问题:

黄芪 + 党参: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养血,两者搭配是 “补气核心”,像给虚弱的脾胃 “注入动力”,快速缓解因气虚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

白术 + 炙甘草:白术健脾燥湿、益气固表,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专门改善脾胃运化失常引起的腹胀、大便溏稀,尤其适合吃一点凉的就拉肚子的人;

当归:补血活血,很多脾胃虚弱的人久了会气血不足,当归能补养气血,让气色慢慢恢复;

陈皮 + 升麻 + 柴胡: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缓解脾胃气滞导致的腹胀嗳气;升麻和柴胡能升举阳气,改善因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脱肛等问题。

这些药材相互配合,不只是单纯 “健脾”,更能调理脾胃背后的 “气虚、血虚、阳气下陷”,同时间接滋养肾气,从多个维度帮身体找回脾胃运化平衡,这也是它比单纯健脾药更全面的地方。

当然,中成药也有局限性,得结合个人体质辨证调整才行。

真实案例:

患者老张,55 岁,脾胃不好 8 年,一直吃健脾西药,可消化还是差,稍微吃点油腻就腹胀嗳气,大便天天溏稀不成形,还总说浑身没劲儿,走几步就累,脸色也蜡黄。

我看他舌淡、苔白腻,摸脉是濡缓的,辨证是 “脾胃气虚兼痰湿内阻”—— 脾虚导致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又加重腹胀便溏。

于是在补中益气丸的基础上给她做了调整:加茯苓、薏苡仁增强健脾祛湿的力道,缓解大便溏稀;加山药、芡实补脾养胃,改善食欲不振;再少加一点砂仁理气和胃,帮着缓解腹胀嗳气。

老张坚持吃了 20 天,复诊时说 “腹胀轻多了,大便成型了,不用总跑厕所”;继续调理一个月,消化功能明显改善,之前总有的乏力感也没了,脸色也红润了不少。

为啥辨证调整这么重要?因为脾胃虚弱在中医里分好几种证型:有人是脾胃气虚,像老张这样;有人是脾胃虚寒,总觉得胃里发凉、吃凉的就胃痛;还有人是胃阴不足,口干口苦、饥不欲食。

如果不管自己的体质,盲目吃中成药,可能不仅没效果,还会加重不适 —— 比如胃阴不足的人吃了偏温燥的补中益气丸,可能会更口干。

最后要提醒大家:补中益气丸确实能帮着调脾胃、改善症状,但它不是 “万能药”。

脾胃调理讲究 “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先找专业中医辨证,看看自己属于哪种证型,再根据体质调整用药方案。以上分享只是科普参考,千万别自己随便买了吃,以免耽误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养生   同调   双管齐下   脾胃   中成药   惊艳   不好   效果   虚弱   大便   升麻   白术   柴胡   党参   陈皮   黄芪   食欲不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