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网】【荔枝新闻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子月水
编辑|子月水
或许你对奥运举重冠军陈晓敏不了解,但是你一定听过她把自己所有金牌全部拍卖的事。
7年的运动生涯里,她获得了9次冠军,打破了11项世界纪录。
更是在女子举重第一次加入奥运项目的时候,她就成功拿下了奥运金牌。
后来她虽然因伤退役,但是她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其他举重运动员。
就连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也说,或许她的天赋不是最好的,但是却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个。
然而谁也没想到,陈晓敏才刚宣布退役,她就放出风声要将自己的金牌全都拍卖掉。
连奥运会的金牌,她也没打算留下。
甚至在几年后,她竟然还带着自己的全家移民国外。
她的事迹传出来后,总是引来许多人对她批判。
可是陈晓敏却不以为意,她坚信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选择。
她究竟有什么底气说自己做的这些行为都正确呢?
2000年,那时候女子举重项目首次被加入到奥运会比赛项目中。
而陈晓敏是第一位取得63公斤女子奥运举重冠军的人。
在她跟对手波波娃较量的时候,抓举三次机会仅用了两次,就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
并且直接将对手甩开5公斤的差距。
挺举也是只用两次机会就跟对手拉开7.5公斤的差距。
很顺利的成为了63公斤组的冠军。
可是当拍照的时候,我们看见获得冠军的陈晓敏好像并没有那么高兴。
她站在领奖台上低着头,看着手里拿着的金牌像是在沉思些什么。
或许是伤病的困扰,又或者是一位农村姑娘一路走来的艰辛,没人知道具体情况。
陈晓敏1977年出生于广东一户农村家庭,家里有六个孩子,她排行老二。
家里孩子多,在那个时候就意味着只要孩子没有成长起来,家里就富不起来。
而且老大老二几个比较大的孩子,通常都会承担起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陈晓敏的童年正是如此。
她的父母为了能养活一大家子人,承包了村里的一间酿酒作坊。
她对童年最早的记忆就是跟在父母后面帮忙搬酒坛子,10岁的时候已经要帮家里从远处担水回家了。
虽然辛苦,但是这样的体力劳动也成功让她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
小学的时候,她的文化成绩并没有特别优秀,可是却一直在班里享有“大力士”的美誉。
1988年,11岁的陈晓敏即将小学毕业,体育老师建议她有这么好的身体素质,以后可以往体育方面发展发展。
当她听说体校能吃饱饭,能为父母减轻负担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决定进入体校训练。
在县里经过两年系统的训练后,陈晓敏身上的举重天赋一下子就让人看出来了。
举重动作,发力方式基本上教一遍就能学会,而且训练起来从不喊累。
1990年,她出色的表现就被省体校看重,直接录取。
一年时间,她又直接从省体校直接被选进了广东队,甚至还专门请来了名宿蔡俊成亲自对她进行指导。
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下,年仅15岁的陈晓敏已经有了进入国家队的资格。
1993年,16岁的她已经开始南征北战。
11月,陈晓敏随队参加第7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
她第一次正式亮相,就获女子54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并创该体重级别的三项世界纪录。
广东省直接给陈晓敏记了一次一等功鼓励她再接再厉。
果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晓敏包揽了自己那个公斤级的抓举、挺举冠军。
尽管人们对举重比赛的关注较少,但是观众还是给她起了一个“不败战神”的名号。
可是很多时候事情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体育训练一直就伴随着风险,每一个冠军的背后,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刻苦训练。
长期举重很容易就导致一个人的身体落下一些隐藏的毛病。
陈晓敏没过几年就发现自己的腰椎、脖子还有大腿总是隐隐作痛。
1997年,因为伤病所以她需要服药参赛,但是没想到这个药竟然被检测出来有兴奋效果,她无奈被禁赛两年。
本以为这两年的休养能够让陈晓敏安心将自己的身体养好。
可是她却因为得知2000年的奥运会将会增加女子举重项目,她希望自己能保持实力将奥运金牌拿回来。
所以她不仅没有好好休息,甚至只要伤病没那么疼,她还选择加量训练。
直到保证自己能够超越如今赛场上的那些参赛选手才肯休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虽然实力没有退步,她的伤势却成为了后来的一个顽疾。
当2000年的奥运会开始选人的时候,孙晓敏时隔两年再次争夺奥运资格她依旧是第一。
但是让人揪心的是,在2000年3月一次训练过程中,她的伤势竟然愈发严重。
左腿伤到神经,整条腿都失去知觉,无法控制。
专家检查的时候称,如果孙晓敏继续这样下去,不排除终身残疾的可能。
可是孙晓敏思考良久后,还是决定拼一次。
参加奥运会之前,她才刚接受了专业的针灸治疗。
之所以当时在奥运会上只举4次,就是因为教练担心她受到伤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才让她放弃最后一次机会的。
当孙晓敏用伤病之躯获得冠军的时候,无数人被她这样的精神感动。
然而接下来她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人们对她的印象也开始出现偏差。
2003年的时候,孙晓敏因为伤病原因已经彻底告别了举重赛场。
可是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将自己的所有金牌都拍卖掉了。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对她的行为进行批判,就连她的父母都说她至少也该把奥运会的金牌留下。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舆论,她没有做太多的解释。
只是默默拿着拍卖所有金牌得来的399万(其中奥运金牌拍出128万)回到自己的家乡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
从基础建筑到先进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看着孩子们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虽然仍有不少人质疑,但是乡亲们对孙晓敏都分外感激。
后来孙晓敏担任羊城晚报的团委书记,积极推进助学、登山、全民健身等诸多公益事业。
最初出名的就是她策划了三届集体婚礼,这件事在外界赢得了一片赞赏。
可是2013年的时候,孙晓敏却带着一家人移民澳大利亚。
一时间很多人将她移民的行为与当初2003年“卖金牌”的行为联系起来,再次说出一些对她不好的言语。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年一直在国内治伤没有显著的效果。
2013年她的伤势突然严重,不得不去澳大利亚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虽然她去了国外,但是仍然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公益事业。
比如,她建立的那所希望小学的后续维护修缮费用,直到现在她还在不断提供。
当初她就说过,她只是希望这些金牌能发挥更大的用处。
如果真从实用方面来讲的话,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
从一个农村小女孩一步一步走到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她满身伤病依旧没有怨言,她做公益的投入绝对比她“拍卖金牌”用的钱多。
希望她在澳大利亚能治好身体,好好生活下去。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光明网】【荔枝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