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杯首战韩国的3球惨败,让国足上下无地自容。次轮面对实力更胜一筹的“日本二队”,鉴于此前18强赛0比7惨败和1比3失利的战绩,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少输当赢”成为赛前媒体与球迷的共识。
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显然对实力差距心知肚明。从赛前媒体报道来看,国足变阵信号清晰无比,或许会改打5后卫阵型。其核心思路只有一个,扎紧篱笆,全力压缩空间,最大限度减少丢球,伺机寻觅战机。
首战部分球员(如朱辰杰)状态堪忧,久帅在首发选择上进行调整势在必行。但无论如何排兵布阵,国足此役的核心任务异常明确,全队需众志成城,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本方半区的密集防守中。务实防守反击,成为国足和久尔杰维奇目前的战术策略。
无论是5后卫还是8后卫,国足都必须努力适应日本队的短传渗透与高强度对抗节奏,用更多的跑动距离来阻断日本队的攻势。把握由守转攻的机会,利用王钰栋等人的速度和突破能力,为锋线创造更多机会。铁桶阵并不能为国足减少丢分,参照22年世预赛国足0比1输给日本,全队龟缩防守,如果不是日本队射术不精,何止一个球差距。之前的18强赛7球惨败日本,个人认为有点偶然性,加上主教练和国足对日本的认知不足,导致大比分失利。个人认为,国足此役更适合451或者4321阵型,3名后腰选手分别是徐新、巴顿、高天意,前场分别是韦世豪和王钰栋,中锋则是张玉宁作为支点。后防线特别是吾米提江,由于上一场被韩国打爆,还是换汪士钦更为合适一点。
此前,日本队东亚杯首战6比1横扫中国香港,其整体技战术素养、传控能力和进攻效率,远非目前这支国足所能匹敌。如何破解日本的短传渗透,切断中场与前锋的联系,是国足目前最大的难题。
面对日本队,国足的首要目标绝非不切实际的爆冷,而是在强压之下完成高质量的“节奏适应”。正如国门颜骏凌赛前所言:“整个球队正在适应这样高质量比赛的节奏。”这句话精准点出了当前国足的核心诉求。本次出征东亚杯的国足阵容,无论是初次代表国家队登场的新锐,还是虽年长但缺乏高强度国际对抗经验的“新面孔”,都急需在这种真刀真枪的顶级亚洲对抗中,切身感受何为真正的国际比赛节奏。
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顶级赛事的淬炼。东亚杯对阵日本,正是他们从“国内节奏”迈向“国际强度”的关键一步。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有更好表现。国际比赛就是这样的节奏,我们应该去适应。这种适应,是年轻国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对手持续的高压与快速的攻防转换中,暴露问题,认清差距。因此,国足此役最务实也最具价值的目标,是在90分钟内尽可能跟上对手的比赛强度,减少因节奏落差导致的集体脱节与个人失误,并在每一次成功的防守转换或阵地组织中找到执行既定战术的感觉。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