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副业成为许多人实现财富增值的新选择。
然而,作为公职人员,身为国家机关单位的一员,其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有着更高的要求。
近日,中纪委再次点名提醒:机关单位人员不得从事以下6类副业,以确保公职人员的廉洁与公信力。
1
从事与职务相关的商业活动
机关单位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或影响力从事商业活动,例如担任企业顾问、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等。
中纪委明确指出,这类行为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政府公信力。
2
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近年来,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等金融活动层出不穷,部分机关单位人员参与其中,为其站台、背书,甚至充当“保护伞”。
中纪委明确禁止公职人员涉足此类活动,防止金融风险扩大化。
3
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服务
机关单位人员在工作中掌握一定的行政资源和专业知识,有些人利用这些资源私下从事中介服务,从中获取利益。
中纪委明确指出,这种行为属于以权谋私,必须严厉查处。
4
参与网络直播或带货活动
近年来,网络直播和电商带货成为热门行业,但机关单位人员不得参与其中,尤其不能利用职务身份为产品宣传背书。
中纪委提醒,这类行为可能引发公众质疑,影响政府形象。
Tips:机关单位人员即使是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得参与商业性质的直播或带货,避免职务身份被滥用或误解。
5
经营娱乐场所或参与赌博活动
机关单位人员不得开设或参与娱乐场所经营,如酒吧、KTV等,更不能涉足赌博活动。
此类行为不仅违法,还会影响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职业操守。
赌博行为已被明令禁止,机关单位人员更应以身作则,坚守底线。
6
从事与国家利益冲突的活动
公职人员肩负国家赋予的职责,任何可能影响国家利益的副业都被明令禁止。
例如,参与境外机构的咨询服务或为其提供敏感信息等行为,直接触碰法律红线。这类行为不仅违反纪律,更危害国家安全。
中纪委多次强调,机关单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坚守职业操守。作为人民的公仆,任何副业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党纪国法为底线,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对于公职人员而言,廉洁从政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远离违规副业,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每一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应自觉遵守纪律,在履职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