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罗永浩一句话可把西贝推上风口浪尖了,“又贵又难吃,还全是预制菜”,这话一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马跳出来反驳,说自家“100%不可能是预制菜”。这一来一回的口水战,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哪是争预制菜啊,根本是行业标准和消费者认知打错位了。
做了十多年高端预制菜供应的李维跟我吐槽,西贝那模式在行业里叫“中央厨房预制调理品”,按国标确实不算预制菜。但问题是老百姓心里的预制菜可没这么细分类,只要不是厨师现场现炒现做的,统统归到预制菜堆里。
就像李维他们给连锁餐厅供的货,也就是切好的净菜、腌好的肉,到店里还得厨师开火炒呢,结果消费者照样觉得这是预制菜。“行业想的是标准化出餐,食客要的是现做的锅气,两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李维说这话时直摇头。
其实预制菜在国标里分四类呢: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好多餐厅用的也就是前两类,洗洗切切预处理一下,但到了食客嘴里,就跟便利店加热即食的划等号了。这就好比你跟人说“我买的是新能源车”,人家非觉得你开的就是老年代步车,咋解释都费劲。
说实话,预制菜在餐饮界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连锁餐厅要保证全国几百家店口味一样,不用预制菜根本做不到。有个做连锁餐饮的老板跟我倒苦水,现在一个好厨师月薪过万不说,还不好招,用预制菜能省一半人工成本。
而且正规大厂的预制菜生产线比小餐馆后厨干净多了,李维给我看他们车间视频,从洗菜切菜到包装杀菌全是自动化密闭操作,检测标准比普通餐厅严多了。但尴尬的是,这种高标准生产在行业里反而是少数,好多小作坊做的预制菜确实让人不放心,结果整个行业跟着背锅。
最有意思的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萨莉亚公开说自己用预制菜,大家觉得“性价比高可以接受”;西贝卖80块钱一份的土豆牛肉,要是被发现用了预制调理品,就得被骂“高价低配”。说到底,食客不是反感预制菜,是反感“花了现做的钱买了预制的货”。
现在餐饮老板们最纠结的就是“说不说”的问题,某连锁品牌创始人陈静跟我坦白,他们用预制菜解决了扩张难题,但从来不敢明着说,怕消费者觉得“不够高端”。西贝之前搞过“厨房透明化”,但只让看最后炒菜那几步,预处理环节还是藏着掖着,这不就是怕说实话掉粉嘛。
可不说吧,信任危机迟早爆发,就像这次罗永浩吐槽,本质上是消费者觉得“被蒙了”。有从业者提议学日本,给预制菜分等级标清楚,即配、即烹的明确标识,让食客自己选。去年有个火锅品牌试了试,把预制菜菜品单独列个菜单,结果销量反而涨了,这说明啥?消费者要的不是拒绝预制菜,是明明白白消费。
其实预制菜这事儿没那么复杂,行业把标准说清楚,企业把配料讲明白,食客自然会按需选择。非要把“预处理食材”硬说成“现做”,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嘛。未来餐饮肯定是多元模式共存,高端餐厅坚持现做,快餐就大大方方用预制,关键是各归其位,别挂羊头卖狗肉。
这场罗永浩和西贝的争议,说白了就是餐饮工业化进程里的一次认知碰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简单:行业别藏着掖着,该科普科普;企业别遮遮掩掩,该透明透明;消费者也别一竿子打死,该理性理性。毕竟预制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既能帮餐厅控制成本,也能让食客吃得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