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宫鲁鸣央视专访,谈亚洲杯失利:“接任后训练时间有限”

视频加载中...

2025年8月30日,中国女篮主教练宫鲁鸣接受了央视的专访。当记者沈煜问道:中国女篮在亚洲杯上暴露的最大短板是什么?宫鲁鸣直言:是 “执行力问题”、“集训时间不够充足”以及“新老交替衔接不够熟练”。他甚至坦言 “因为接手时间短,有些球员的名字他都叫不上来”。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解释不仅轻描淡写,更暴露了执教工作中难以忽视的疏漏。

宫鲁鸣指导提到,从四月接手到七月亚洲杯开打,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时间,导致战术未能完全捏合成型。

但笔者想说,时间从来不是竞技体育的 “免罪金牌”,尤其是对职业教练而言,熟悉球员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以本届亚洲杯冠军澳大利亚队为例,主帅桑迪・布朗在赛前与球队合练仅 35 天,却能精准安排 12 名球员的轮换节奏,其中 9 人效力于海外联赛,集训时间不足中国女篮的 60%。可就是这支 “临时拼凑” 的队伍,在亚洲杯上以场均净胜 21.3 分的碾压态势夺冠,决赛中更是在第三节落后 11 分的情况下,单节净胜 16 分逆转日本队。对比之下,连球员名字都未能完全熟悉的执教状态,又怎能奢求战术执行的精准度?

再看日本队,核心球员田中心效力于 WNBA 西雅图风暴队,赛前与国家队合练仅 12 天,却在与中国女篮的半决赛中狂砍 37 分。日本主帅不仅能叫出每位球员的昵称,更能根据临场状态调整战术,比如让田中心首节主攻突破,第二节切换为三分牵制。整届赛事,日本队场均三分球命中率 47.1%,场均命中 12.3 记三分,而中国女篮这两项数据分别为 26% 和 5.8 记。

笔者不禁要问,当对手用更短的时间完成 “识人 - 用人 - 赢球” 的闭环时,“叫不上名字” 难道不是比 “时间不够” 更值得警惕的问题?

说到新老交替,宫鲁鸣指导强调衔接不熟练

我们可以来看看亚洲杯其它球队的数据对比:日本队 12 人名单中 6 名球员是首次参加亚洲杯,平均年龄 23.5 岁,比中国女篮年轻 2.7 岁。可就是这支年轻队伍,场均助攻 18.7 次,失误仅 11.2 次,助攻失误比 1.67,三项数据均位列亚洲杯第一。

反观中国女篮,场均助攻 12.3 次,失误却高达 16.5 次,助攻失误比 0.75,在八强中排名倒数第二。这其中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主帅对新人技术特点的精准把握。比如知道 19 岁小将本桥菜子擅长底线三分,便设计专门的掩护战术,而中国女篮替补席上的两名新秀,整场比赛仅获得合计 7 分钟出场时间,赛后采访中教练甚至叫错了其中一人的号码。

笔者注意到一个刺眼的细节:中国女篮在半决赛中,当韩旭下场休息的 3 分 28 秒内,球队被日本队打出 15-2 的攻击波,内线得分瞬间从领先 8 分变成落后 5 分。此时场边教练席给出的暂停指令,竟是 “让那个高个子替补上去顶住”。连球员姓名都需要用 “高个子” 指代,这样的临场指挥怎能让球员建立信任?

而日本队在主力后卫山本麻衣下场时,替补后卫西冈里纱能无缝衔接战术,单场贡献 8 次助攻,这背后是教练组提前三天就针对她的传球习惯设计了三套战术配合。

在笔者看来,宫鲁鸣指导的解释更像是一种 “战术性甩锅”

中国女篮的问题,从来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执教效率太低;不是新老交替难,而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工作缺位。当澳大利亚队用 “球员自主进攻 + 动态掩护” 的现代战术理念时,我们连球员姓名与技术特点的对应关系都未理顺;当日本队通过海量无球跑动创造空位时,我们的球员还在等待教练喊出正确的名字。这些差距,需要的是职业态度的重塑而非时间堆砌。

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在于,对手不会因为你 “叫不上名字” 就手下留情。中国女篮若想重回巅峰,首先要正视的不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是执教工作中最基础的疏漏。一个连球员名字都记不住的教练,我们能够指望他带领球队取得多大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体育   亚洲杯   专访   央视   时间   鲁鸣   球员   女篮   日本队   中国   战术   名字   新老交替   笔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