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豁免不谈判!四面不讨好的荷兰,想让我们在安世上放他们一马

荷兰突然甩出一记 “法律重拳”,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这笔涉及 147 亿欧元的资产变动,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是 “潜在财务风险”,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是 “先干为敬” 的针对性操作。

中国没按常理出牌,很快用精准的监管措施回应,欧洲芯片供应链瞬间乱了阵脚。眼看着大众、奔驰的生产线要因缺芯停摆,荷兰这才急着找过来谈判。

荷兰想求和,凭什么还得中国就得让步?

荷兰主动出手,算盘打得响,可惜没算准后果

9 月 30 日,荷兰法院突然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股东权限,名义上是 “存在潜在财务与监管风险”,说白了就是直接剥夺中国企业对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无名之辈,它是从飞利浦拆分出来的老牌功率半导体企业,2018 年被闻泰科技收购后,六年里运营得稳稳当当,80% 的产能都落在了中国东莞,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荷兰这次动手快得连个招呼都不打,消息刚传开,欧洲车企直接炸了锅。

安世的芯片有多关键?大众的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宝马的车载控制系统,甚至斯特兰蒂斯集团的自动驾驶模块,都离不开它的供应。

有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库存只够撑两周,一旦断货,每天烧掉的都是几千万欧元的真金白银,可不是几辆车下不了线那么简单。

面对这波操作,中国这次直接亮出了底牌。虽然没有发布全面的 “出口禁令”,但通过强化安世中国公司的产品出境监管,相当于精准掐住了供应链的咽喉 —— 你冻结我股权,我就卡住你的货物流通。

短短几天,荷兰就尝到了 “四面树敌” 的滋味。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率先发难,公开表示荷兰的做法 “严重破坏产业稳定”,甚至放话要联合车企起诉;另一边,ASML 日子也不好过,受中国稀土出口管控影响,光刻机的关键零部件供应跟不上,部分产线一度陷入停摆。

要知道,荷兰刚实施过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修订措施,本想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没想到先把自己绊了一跤。

荷兰原本以为能 “快刀斩乱麻” 讨好盟友,结果把自己绑在了产业链的车轮上。不是没计划,是这计划太顾头不顾尾,把现实想得太简单。

谈判想求豁免?门都没有,这哪叫有诚意

吃了亏的荷兰很快就放软了姿态,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在公开讲话里主动示好,说愿意就监管措施和中方 “展开建设性讨论”,还特意强调 “中方解除限制对自身也有利”。

这话听着实在耳熟,就像小孩偷吃糖果被抓现行,反而反问 “你让我吃完不就好了嘛”,诚意少得可怜。

可荷兰这次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他们搬出了冷战时期就有的《物资法案》,还配合美国所谓的 “50% 穿透性法案”,硬是把一桩正常的商业并购,包装成了 “国家安全问题”。

这种用旧规则套新生意的 “海盗逻辑”,怎么看都站不住脚。

更别提这背后的美国影子 —— 从之前逼 ASML 暂停对华出口 EUV 光刻机,到这次安世事件,荷兰次次都站在中国对立面,“盟友忠诚度” 算是拉满了,可代价也得自己扛。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想谈可以,但得先把冻结的股权解冻,把错误纠正过来,再坐下来聊合作。想空手套白狼要 “豁免”,门都没有。

说到底,安世 80% 的产能在我们手里,这些年技术也在不断消化吸收,真要走到彻底脱钩那一步,损失更大的未必是我们。

更现实的是,现在的中国早不是没了谁就不行的状态。全球半导体重构的档口,我们正加快国产替代的脚步,从政策加码到资金倾斜,再到人才回流,国内芯片产业早就开始铺自己的路。

这时候荷兰来谈 “互利共赢”,听着更像 “别再施压了,我扛不住了”。我们从没拒绝沟通,但绝不愿陪衬这种 “假装沟通” 的戏码。

从光刻机到半导体,中国这次不吃 “感情牌”

要是放在以前,中国对荷兰或许还念着点 “老朋友” 的情分,毕竟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了这么多年。

可这次安世事件之后,不少人算是彻底醒了:不是我们不讲情面,是你一边动手脚,一边喊 “这不是针对你”,换谁能信?

荷兰对中国的 “不友好” 其实早有苗头,几十年前,它就曾不顾反对,把潜艇卖给台当局。

近几年在美国的压力下,ASML 暂停了对华出口 EUV 光刻机,荷兰政府不但没从中调和,反而在 9 月加码出台了更严的半导体设备出口许可制度,之后又宣布要扩大管制范围,连先进测量检测设备都要受限。

这些操作明摆着:荷兰看似 “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实则一步步朝着美国的阵营靠拢。

这次安世事件,中国没再 “劝一劝、忍一忍”,而是直接亮出了精准反制的实力。

稀土管控卡住 ASML 的咽喉,供应链监管逼得欧洲车企向荷兰施压,荷兰这才猛然发现:原来中国手里的牌不止 “强烈谴责”,还有能打在痛处的实招。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下定决心不再把产业链的 “命门” 交在别人手里。安世中国公司早就开始推进国产化替代,从设备到材料都在找 “中国方案”,目标很明确:哪怕股权问题不解决,生产也能照常运转。

因为中国深知,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只有自己炼出 “真功夫”,才能在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荷兰现在最慌的,可能不是中方的反制,而是中方某天彻底不再需要它。

过去还能靠 ASML 的技术积累当产业链的 “话事人”,现在却眼睁睁看着客户闹翻天、盟友不省心、对手在崛起。这根本不是谈判桌上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它选错了战略方向的必然结果。

荷兰这次想靠 “冻结股权 + 假意谈判” 的组合拳占便宜,最后却落得个 “四面不讨好” 的下场:政治上站错了队,产业上被卡了脖,连多年的合作伙伴都心生不满。

结尾

一场安世风波,撕掉了国家间 “表面客气” 的遮羞布,留下的是一场硬碰硬的现实对话。

它再次证明,在全球产业链里,没有谁能靠 “耍小聪明” 占便宜,也没有谁能强迫别人接受不合理的规则。真正的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真正的底气,从来都是自己炼出来的硬实力。

未来的半导体江湖里,规则到底谁说了算?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次自主研发的突破里,藏在每一条稳定运转的供应链里。

而荷兰要明白的是:想回到过去的合作状态,首先得放下霸权思维,拿出真正的诚意来。

参考\信息:观察者网: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科技   荷兰   世上   中国   半导体   中方   光刻   欧洲   美国   产业链   股权   盟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