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太空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挨了太空碎片一击,导致三位航天员的回家计划泡汤了。按原计划,他们本该在2025年11月5日着陆,可现在得等评估结果。这事一出,全世界都盯着看,中国航天怎么处理。要知道,俄罗斯和美国之前也碰上类似麻烦,救援拖了好几个月,这次中国能快点吗?
先说说事件本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11月5日发了公告,说神舟二十号在对接天宫空间站时,发现可能被空间微小碎片撞上了,正在搞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了航天员安全和任务顺利,得推迟返回。飞船状态目前还算稳,但具体撞击部位和损伤程度没细说。
空间站的机械臂和摄像头已经在检查,评估完才能决定是直接回家还是启动救援。这不是头一遭,天宫空间站之前也挨过碎片,像是2023年底太阳能电池板被砸,航天员出舱修了7个多小时,2024年3月又修了一次。太空碎片这玩意儿,速度快得吓人,一克重的家伙撞上来,能量能顶上手榴弹爆炸,飞船外壳薄薄一层铝合金加防护层,扛不住大冲击。

太空垃圾越来越多,主要来自人类自己发射的卫星、火箭残骸啥的。2009年那次俄罗斯Kosmos-2251卫星和美国Iridium 33撞了个正着,在789公里高度,相对速度11.7千米每秒,崩出上千块10厘米以上的碎片,小的更数不过来。这些东西在轨道上飘好几年,威胁所有航天器。近地轨道面积大,撞击概率低,但一旦中招就麻烦。国际空间站和天宫都加了防护,像凯夫拉材料能挡小碎片,大块的靠轨道监测提前躲。微小碎片防不住,像是油漆屑或螺丝啥的,速度7.9千米每秒同向,或者逆向15.8千米每秒,破坏力巨大。更别提微陨石,速度能到70千米每秒,动能相当于几百克TNT炸药。
回看俄罗斯的例子,2022年12月14日,联盟MS-22飞船推进舱散热器被0.8毫米小孔击穿,冷却剂全漏光。俄罗斯航天局评估后觉得返回风险太大,决定用MS-23替换。MS-23推到2023年2月24日才发射,到站后也没马上带人走,为了省钱,让三位宇航员多干半年活,到9月27日才回家,总等了10个多月。那时候俄乌冲突正紧,预算吃力,发射计划乱套。本来想用SpaceX帮忙加座椅啥的,后来又变卦,折腾半天。宇航员在轨时间翻倍,身体负荷大,回来后得好好恢复。

美国那边更扯,2024年6月5日,波音星际航线飞船载着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妮塔·威廉姆斯上天,本打算8天短途,结果推进器故障、氦气泄漏一堆问题。NASA评估后,8月24日决定让飞船空着回来,求SpaceX的Crew-9帮忙。Crew-9在9月29日发射,但只有两人上站,留座位给波音那俩。结果还得等Crew-10在2025年3月14日接班,两人终于3月18日落地新墨西哥,等了9个月。威廉姆斯60岁,威尔莫尔62岁,长期在轨,健康状况堪忧,视频里脸色差,体重掉,回来还得坐轮椅。波音这飞船超支严重,比SpaceX贵一大截,还出这茬,NASA脸都丢光了。美俄关系紧张,波音拉不下脸求俄罗斯,只能找马斯克,等于给对手打广告。
现在轮到中国,全世界好奇,你们要多久?中国航天有套“发一备一”机制,每次发射一艘,备一艘待命。神舟二十二号已经在酒泉发射场准备好,具备快速发射能力。神舟二十一号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已经把张陆、武飞、张洪章送上站,完成交接。如果神舟二十号真不行,神舟二十二能7到10天内上天,极端情况72小时。比俄美快多了,他们拖几个月是因为发射节奏固定,临时加班难,预算和地缘政治掣肘。中国这体系从神舟十二号就开始练,备用船总装测试完,一周内就能发射。救援船到站后,航天员转移,短时间回家,不会像俄美那样让人在轨多待半年。

这事暴露了太空探索的风险。碎片问题全球性,国际空间站也挨过,俄罗斯货运船2023年还被砸过一回,推进舱附近漏冷却剂,好在任务完了,直接烧毁。中国空间站关键部位有辐射屏蔽和防微流星层,但大碎片还是威胁。轨道拥挤,星链卫星啥的加剧问题。各国得加强碎片监测和清理,像是激光或网捕技术,但进展慢。救援效率考验国家实力,中国这套预案靠谱,过去几年证明了可靠性。假设评估神舟二十号还能用,航天员直接回家;不行的话,神舟二十二快速上天,创造最短救援记录。
太空碎片这祸根,各国发射越来越多,没好好管废弃物。俄罗斯和美国历史悠久,贡献了不少垃圾。中国起步晚,但也得注意。全球合作清理轨道迫在眉睫,不然类似事故会越来越多。救援时间长短,不光是技术,还牵扯钱和政策。俄美那俩例子,拖沓就是因为预算紧和国际关系。俄罗斯战争中省着花,美国波音内斗加外包问题。中国航天预算稳,组织高效,这点占优。

全球媒体炒作这事,标题党多,说“航天员困太空”“中国救援速度考验”。其实,中国航天低调实干,不爱吹。相比俄美翻车,中国稳扎稳打。神舟系列成功率高,空间站运营顺。救援如果启动,估计11月中下旬就能带人回。东风着陆场准备好,医疗队待命。后续,张陆他们继续任务,维护太阳能板啥的。
这事件提醒大家,太空不是浪漫,是硬仗。碎片威胁像定时炸弹,随时爆。各国得联手,定规则减垃圾。像是凯斯勒效应,碎片撞出更多碎片,轨道变垃圾场。预防胜于救援,中国这机制是亮点。俄美学着点,或许未来合作多。希望评估快点出结果,航天员平安回家。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