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看·见殷商”特展。在5月15日举行的北京博物馆季发布会上,首都博物馆馆长郭京宁介绍,作为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重点活动之一,“看·见殷商”展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展期自5月19日至10月12日。
“看·见殷商”特展的展品涵盖了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不少展品是首次进京亮相,珍品、孤品、名品云集,集结了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湖南宁乡炭河里、四川成都金沙等遗址众多代表性文物。包括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铜鹰形铃,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双面铜人像、兽面纹青铜胄、蝉纹青铜大刀等一众“明星”文物纷纷登场,一展可纵览殷商超重量级文物“天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将实现出土后时隔50年的首次聚首。此外,今年电影《哪吒2》火爆出圈,展览特别设置了一个惊喜“彩蛋”,以《哪吒2》所涉及的道具为线索,展出其文物原型。
在展览的前期策划阶段,国内权威商周考古专家组先后七次就内容进行论证,融入最新考古成果,如盘龙城、琉璃河都是今年4月最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夯实展览学术根基。开展后,策展人还将带领观众进行多样化专家讲解介绍。展览图录也即将出版,作为可供观众带回家的专业资料和观展记忆。
展览在空间氛围、展陈细节进行了大胆尝试与突破,利用丝线的光影艺术、色彩的碰撞交融,全方位、立体化营造商都的空间意象,让观众跨越时空亲临青铜时代。借助科技手段,展览开辟“甲骨风云”XR大空间沉浸展示空间,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一体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大邑商历史场景及甲骨文诞生背景,传递汉字文化价值;佩戴MR设备,犹如现实中一样可以“拿起”文物仔细赏玩,亲身体验古代的铸造工艺;展览还开发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真人录制拍摄)+仿真体感地板(地面体感仿真系统)+气味系统(嗅觉仿真系统)的VR技术,佩戴VR头盔,可以行走于殷都祭坛,亲手触摸动态甲骨文,化身商代战士,守护商代文明。
此次展览特邀多位设计师设计推出极具特色的“殷商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目前首批上线文创产品已达280余种,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饕餮纹岩画和青铜器版画化身为3D礼纸包装、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针对年轻观众,还开发了手工gelato冰激凌等创意产品,既好玩又能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