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开刀中国企业,还顺手“捉”了两名中国公民,是胆大,自信,还是另有图谋?
7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制裁5家中国企业,理由是“支持俄罗斯军工”。
第二天,乌方安全局又宣布逮捕两名中国人,罪名是“涉嫌间谍”。
两天之内,连续两拳,背后那点“选边站”的心思,也被扒了个底朝天。
政治投名状,代价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总统令里点名了5家中国公司,冻结资产、禁止合作、吊销许可,听着凶猛。
但你要是真去查,这些公司在乌克兰的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苏州那家医疗企业,年销售才92万美元,占它总营收不到0.3%;宁波的设备公司,更是连驻点都没有。
这哪叫制裁?更像是“政治表演”。
可偏偏这个时间就很巧。
5月,美国刚和乌克兰签了关键矿产的合作协议;6月,北约宣布未来一年给乌克兰砸400亿欧元的军援。
乌克兰此时的动作不是为了打击中国,是要在西方面前做个“忠诚的样子”。
北约这400亿,是“带条件的借条”。
协议草案里明说了:乌克兰要在技术合作方面与西方保持一致,别和中俄眉来眼去。
制裁中国企业,就是乌克兰交的“投名状”。
问题是,断了关系,原来的技术、供应链、合作资源,都没了。
这一波看似得了赏,却也埋下了坑。
7月9日,制裁第二天,乌克兰安全局通报,逮捕了两名中国公民,24岁的邓延臣和他父亲。
说他们“试图窃取海王星导弹技术”。
听着吓人,但也“搞笑”,“海王星”是苏联时代Kh-35的升级版,射程300公里,亚音速飞行,技术上已经不先进。
中国自己的“鹰击”系列,早就甩它几条街,尤其“鹰击-12”,在速度和突防能力上都不在一个档次。
要真想抄袭,也不至于选这款“落后产品”。
更何况,抓人这事,偏偏就在制裁发布后第二天,太“巧”了,巧得让人怀疑:这是办案,还是“配合政治动作”?
中国的迈瑞、联影,这些医疗设备还在乌克兰西部医院正常运行。
CT机、X光设备、监护仪,靠的都是中方技术远程支持。
只要中企停了维保,那边就得用“听诊器+手感”解决所有问题。
农业上,中国依旧是乌克兰化肥原料的大头。
2025年上半年,磷酸二铵、氯化钾从中国进口同比涨了7.8%。
敖德萨港的中国货轮,照样在卸货,没人敢拦。
政治上“拉黑”,生活上还得靠。
多家国际调查报告显示,俄罗斯无人机里,60%以上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
但乌克兰从没制裁这些公司,连批评都少见一句,可一提到中国,就开始“动作频频”。
这种“选择性执法”,说就是阵营站队。
西方是军援大户,不能得罪;中国不是参战方,踹一脚觉得没风险。
但这种操作,毁的是国家信誉,丢的是未来合作。
别看现在乌克兰靠军援撑着,未来要想恢复,得靠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几年,参与这块蛋糕的,正是中国企业。
中交建、电建集团,都曾计划参与港口、公路、航运重建。
从2025年6月开始,项目一个个停摆,理由就俩字:不稳。
光是第聂伯航运枢纽项目,如果中国企业彻底退出,乌克兰就得多掏923亿美元,去找别的替代方。
哈尔科夫的轨道交通合作,也因为这波操作被迫搁浅。
钱不是最难的,技术链和经验才是真空。
泽连斯基政府这一连串操作,看上去是用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换西方的更多支持。
可是这种操作,赢了援助,输了信任。
如果乌克兰继续用“阵营对抗”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那损失的恐怕不只是几个项目,是战后能否恢复元气的关键窗口。
参考资料:
红观天下2025-07-10真当中国没脾气?泽连斯基签令制裁中企后,乌又逮捕2名中国公民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