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游戏,也许很多人觉得无足轻重或是容易“玩物丧志”影响生活,如今的电子游戏更是让一些家长闻之色变。其实,游戏并非是不好的事情,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古代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史记载的先秦时代开始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漫长历史,游戏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既受社会影响而体现出文化与时代特色,又会影响和作用于当时的社会。
因此从游戏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民俗生活,可以感受到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民俗学者蔡丰明的著作《玩物采真:中国古代游戏史》,根据中国古代游戏的历史发展历程和游戏种类的梳理,配合丰富的图画和考古研究,通俗生动地讲述中国古代游戏的各朝代发展历史与特色、游戏与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关联及历史故事等。既有专业性,又有趣味性,为我们打开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趣的古代游戏世界。
要想了解游戏,我们需要先摒弃对游戏的负面刻板印象,要明白,游戏并非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的不好的或无足轻重的事情。
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者认为游戏具有娱乐性、规则性和文化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活动。人有玩乐的天性,游戏便是满足这种本能需求的一种行为。
经考古发掘,在一些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球和陶球,既是先民们对抗敌人和捕猎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游戏工具。想不到吧,在那么遥远的时代就开始出现“玩具”了。
在古代的各个时代,也流行过许多各具特色的有趣游戏。如先秦时代便流行斗鸡、六博、踏鞠等,六博是一种棋类游戏,踏鞠又叫蹴鞠,是原始的足球游戏,殷商时代就已出现。
到了汉魏时期,蹴鞠受到了皇室贵族的欢迎,除了斗鸡,还流行斗鸭、斗鹅,汉代的长乐宫还修建有斗鸡台,还会举办宴会同乐,这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趣味。
到了大唐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游戏的种类更丰富更兴盛,也更加普及化、通俗化,如角抵、荡秋千、放风筝、马球、拔河、游猎、斗草、斗蟋蟀、象棋、叶子戏等。
同时也将以前的游戏进行了改进,比如唐代将蹴鞠的球由以前填充毛发改为了气球,在户外球场上进行,规则也有所完善,宋代将汉魏双陆游戏的形制分化出更多形式。
想不到,小小的游戏里藏着大大的学问,也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