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SWIFT系统公布的最新国际货币支付数据,今年8月美元的国际支付占比为46.94%,略有下滑,但仍然是全球第一大货币。
欧元8月的国际支付占比达到25.6%,自从俄乌冲突之后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要知道早在2021年5月,欧元以39%的支付占比反超美元(38.3%),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创下10年来新高。
但是,俄乌冲突让欧盟以及欧元遭受巨大损失,失去了稳定且廉价的进口能源,尤其是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用欧元支付的大笔能源交易就没了,同时欧元也逐渐丧失了和美元掰手腕的实力。
到了2023年年中,欧元支付占比已经跌至31%,后面持续滑落,直接跌破30%,到了2024年一度跌至21%,眼看快要跌破20%了,欧元又开启了反弹,目前稳定在25%左右。
过去4年时间,欧元货币支付从39%的巅峰一路滑落至25%左右,失去了14%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大部分都被美元收进囊中,美元从38%一路攀升至46.9%,今年4月一度接近50%,占据整个支付市场的一半。
最近几个月,美元支付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欧元呈现上涨趋势,短短5个月,美元支付占比下降2.74个百分点,而欧元上涨3.36个百分点。
排名全球第三的货币是英镑,8月份支付占比为6.7%,如果和俄乌冲突之前来对比,英镑的支付占比是提升的,从5.78%提升至6.7%。
美元、欧元和英镑为全球三大货币,排名第四的是日元,8月份支付占比为3.37%,然后是加元,占比2.96%,排名世界第五,人民币为2.93%,排名世界第六。
早在2021年,人民币的支付占比只有1.9%,随后一路上升,2023年年中达到2.54%,2024年3月上升至4.69%,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当年7月上涨至4.74%,再创新高,连续9个月保持世界第四大货币的地位。
今年3月仍然达到4.13%,但是4月之后开始下滑,4月人民币支付占比降至3.5%,5月更是跌破3%,降至2.89%,跌至世界第六,6月继续下降至2.88%,7月保持同步仍然是2.88%,8月份略微上涨,达到2.93%。
所以,今年5月份人民币支付占比跌破3%之后,目前还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连续4个月在3%以下,这是什么原因?
首先,文章中所有货币的支付占比数据都是SWIFT公布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的支付并没有全部通过SWIFT系统,比如我国与俄罗斯、伊L等国的能源贸易,基本采用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SWIFT统计不到。
目前,我国有自己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个系统目前通过4900多家银行机构覆盖了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者176家,间接参与者1500多家。
2025年上半年,CIPS业务金额超过90万亿人民币,2024年全年实现跨境支付175万亿人民币,累计处理各类支付业务超过600万亿人民币。
央行行长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就提及人民币,他表示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照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显然,SWIFT只能统计经过自身系统的人民币交易规模,而根据央行的说法,从全口径的统计来看,人民币已经是世界第三,这里的“全口径”不仅包括SWIFT系统人民币占比,也包括了其他渠道的人民币支付交易。
今年6月,CIPS宣布与标准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大华银行等6家外资银行签署合作协议,重点是这6家外资银行机构属于新增的直接参与者,这意味着不用通过SWIFT即可完成支付交易。
今年9月初,我国央行分别与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签署3500亿人民币、1500亿人民币、4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与欧洲央行协议期3年,与瑞士、匈牙利央行的协议期都为5年。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和全球30多个国家签署了总计4.5万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做可以直接绕过美国金融体系,双方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这相当于将美元全球货币体系撕开了一个口子,未来将成为撬动美元霸权的一大利器。
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把持SWIFT系统,随意将一些国家踢出该系统,这一行为迫使更多的国家开始考虑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纷纷组建自身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在这个过程中,CIPS迎来了快速发展,而人民币国际化才刚刚开始,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稳扎稳打,方能行稳致远。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