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街头,每一块石板都踩着历史的回声。这座城市原名海参崴,曾是中国的土地。如今却成了俄罗斯远东的门户,成了俄国5000卢布上的“荣耀纪念”。
从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字的那一刻起,外东北就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席。有人说,历史已经过去,但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会失忆。
今天翻开这本沉甸甸的“账簿”,看看一百多年前,这片黑土地是怎样“走丢”的,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俄罗斯的地盘的。至于对方会不会归还?想多了,谁会把到手的东西给吐出来。
1858年,沙俄代表穆拉维约夫在黑龙江畔的瑷珲,面对大清将军奕山,把笔按进了中国的伤口。
《瑷珲条约》签字位置: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 60万平方公里。签字过程没有交锋,也没有炮声,只有软弱无力的点头与落笔。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清军主力调往内地。同一时间,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北伐西征。
南北前线全线告急,东北边疆兵力空虚,仅剩边卡7处,三姓镇仅剩800人,兵丁装备火绳枪、弓箭。驻军每年仅春季巡边一次,多年不固定。
穆拉维约夫趁虚而入,带着哥萨克军团航行黑龙江,沿岸建哨设堡,宣布军事管理。沙俄远东总督办公室发布公告:“不准在国旗升起的地方降旗。”
两年后,1860年10月,《中俄北京条约》在承德避暑山庄签署。咸丰帝签字时坐在一张不足一米的桌子前,景泰蓝装着墨水,笔架上的毛笔一尘不染。
桌子小,字迹隽永,但割出去的是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40多万平方公里。两份条约合计割让1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咸丰帝当年避暑,却未避开历史最大的割让。
林则徐在1840年曾警告“沙俄会是心腹大患”这话被历史验证得精确无比。条约签订后,俄国以瑷珲、海参崴为支点,彻底打开了太平洋门户。
外东北土地面积与阿拉斯加相当,但资源远超。仅林木就足有我国的70%之多,矿藏资源更是丰富到让人眼热:地热、煤炭、铁矿、铜矿遍布阿穆尔州与滨海边疆区。
俄国靠两个条约,不仅获得庞大的土地、海量的资源,还拿到了他们极为稀缺的出海口。这场静悄悄的地缘手术,没有刀光剑影,却改写了东北亚的地图。
这笔交易背后,是国家衰弱、边防空虚、外交退让叠加后的结果。俄罗斯没有归还的传统,只有一次性切割的习惯。从那天起,地图上那个巨大的“弯勾”,再没有机会被还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立即将新获得的远东地区设为“滨海省”。次年,在阿穆尔河中游设立伯力市,并立穆拉维约夫铜像纪念“开疆拓土”。
一直到今天,穆拉维约夫在俄国人的心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把他印刻在纸币上,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
《瑷珲条约》前,穆拉维约夫已派兵控制黑龙江口、尼古拉耶夫斯克与马林斯克等地。1855年时,这一带俄国居民已达7000人。
俄国以“防英法舰队侵略”为借口,在黑龙江左岸设军事哨所,并宣布行政管理。英法联军从未到此,俄国却凭此事实主张“既成主权”。
俄方还称,英法军舰对乌苏里江封锁,说明此地不属于中国而属俄国。此种逻辑直接写入条约理由。“军事占领+舆论包装+外交讹诈”,成了沙俄夺地公式。
俄国对库页岛的占领亦属此模式。1691年,俄国人首次探察该岛;因为清政府未设机构也无行政治理,俄军登岛后杀逐赫哲族,建据点。
至1850年,俄国实际控制库页岛北部;1860年,库页岛连同外东北正式写入割让范围。这套策略后来成为俄国远东政策标准模板。
先派哥萨克军队探路,设堡垒,控制出海口;然后建设哨所与移民村落;接着以军事“保卫者”姿态主张主权;最后再在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逼迫签约,达成事实与法律双保险。
伯爵头衔,就是穆拉维约夫凭借这片土地得来的。这个头衔不是荣誉,而是“土地使用证明”。
1860年后,俄国通过穆拉维约夫路线,继续西进千岛群岛、库页岛南端,后期又与日本展开争夺,日俄战争随之爆发。中国的“龙兴之地”,变成了俄日角力场。
俄国从未考虑归还。而中国当年签署条约的小桌,至今静静地陈列在承德博物馆。历史没有结束,沉默的桌子仍在提醒后来人:那是一张地理课桌,也是一张账单。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一直在炒作“中国威胁”,学术界发了大量文章,涉及的内容从“中国人口扩张”“移民渗透”到“资源争夺”等话题。
进入网络时代后,反华内容成倍增长。俄媒体长期将“中国人口密度”为对远东安全的“潜在威胁”。
甚至前政府高官都在公开讲话中称:边境的人口密度,中方百倍杀俄方。加之相邻的土地待开发资源梁达种类多,“容易诱发外部势力进入”。
甚至有人预言海参崴会在2040年回归中国。这些言论背后,是对边疆失控的深度焦虑,更是对历史失地的反向定调。
俄国官方一直是以“合法割让”视之,将整个远东地区作为主权核心区对外展现。这种双轨叙事,既否定历史责任,又提前设置舆论防线。
当前中俄关系因能源、地缘等因素趋于合作,有关历史土地问题双方早已定调。俄国从未考虑归还,反而在构筑合法性与现实防范之间,牢牢捆绑远东。
在他们的教科书中,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民族荣光”;在中国地图上,海参崴则是被“划走”的名字。虽然历史和记忆没有归零,但土地终究是换了主人。
沙俄东进看中满洲,清廷轻边弃疆土万里 回望东方主战场 苏联出兵东北..2015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国际国内形势.山东文学.2011
小桌大耻情何堪.散文选刊.2015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