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乡愁:来自上古的那封来信

潮新闻客户端 韩锋

仙华印痕

少女命名的峰峦,向天借来云霞

披作轻纱。轩辕的呼吸

凝成嶙峋的骨节。我走入

烟岚深处,抚摸石上

——那封未寄出的信,裂纹纵横。

是童年攀援的老墙。转角处

松涛翻涌,应和着

母亲纺车的低吟。一粒纽扣

悬在断线的风中,欲言又止。

父亲的扁担,种下满山松涛

青翠在肩头起伏、奔流。

我的行囊,收拢松针的芒刺

与清苦,从此异乡的夜

散发微光。

少女峰仍在生长。史前的凿痕

在峭壁深处蜿蜒,拓印来路。

转身时,那声未落的叮咛

总在骨缝里,硌醒疲惫的月光。

子夜的露,是遥思的凝眸

时常洇湿峰顶的晨曦。山峦的

重量,悬于游子之瞳

——连同石隙渗出的月华

在脊骨上,刻下不折的深痕。

当一个人身处远方,当一颗心在寂寥的旷野飘荡,或夜阑或朗日,此时最易被心底深处的一物一景勾起思乡的愁绪。一千二百多年前放马天下的谪仙在他乡床前遇见的那抹月光,抑或一百年后身在蜀地巴山的李义山适遇“哗哗哗”的夜雨……而离却家乡四千里外,身在川西松潘大草原半年有余,在极目岷山白雪皑皑的空灵中,乃禾突然间收到一幅来自摄影家朋友繁夏的家乡最有人文底蕴和自然造化的仙华山照片,瞬间让他内心破防。此间乃禾,一样有着古之羁旅人的共鸣,端着这张凌空独姿,于淡淡云烟中高耸伫立了亿万年,佑护着父老乡亲的仙华山照片,思乡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令他百感交集,于是便有了这首《仙华印痕》。

《仙华印痕》是一首怀乡诗,这首诗以诗人身处远方的观照,代替了以往日日抬头相见的仙华山的实体形象,而引发了他浓浓的思乡情绪。诗歌以“少女命名的峰峦/向天借来云霞/披作轻纱”开篇,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家乡仙华山的神韵。此刻的他,留在心头的不再是以往山的具象,而是经历跨越万水千山时空洗练留下诗化了的仙山风骨。那峰峦与云霞脱颖而来的是“轩辕的呼吸”,还有“那封未曾寄出的信”中所藏的密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让诗歌从现实的形中寄寓了神的遐想。这种对瞬间印象和感觉的捕捉有点像印象派艺术家的艺术通感,落在精巧的文字上带来的一种意识冲击。这封来自上古的来信,让他的柔肠百结。

乃禾是浦江地理景观和人文的守望人,长期在家乡的驻守让他对仙华山的一石一云、一木一草有着切身的情感系连。位于浦江县的这座仙山声名远播,有着“浙江第一仙山”的美誉,自古便有黄帝小女元修在此升仙的传说,让这座山有了“仙华”的逸然之气,其主峰以“元修升天”的典故而命名为“少女峰”。山名与峰号呼应,其意气与韵味相辅相成,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丰富内涵,为这座仙山超越家乡地标成为神州四方共同的心仪之山成为可能。

在这样的自然人文写意下,《仙华印痕》接续大千世界的仙气,在来自上古未寄出的那封信里,诗人拆封解读极为寥廓的历史叙事与写意,接下去为诗人在远方对乡情抒发提供了独特场景。乡情总是带着温暖的人情,如果能附丽于母亲、父亲这样的形象来言表,则让这种情感找到了最好的归依。在这样诗歌表意要求下,诗人遐思齐飞,他从抽象中找到了乡情在内心共情。在诗歌第二、三节,诗人写道:“是童年攀援的老墙。转角处/松涛翻涌,应和着/母亲纺车的低吟。一粒纽扣/悬在断线的风中,欲言又止//父亲的扁担,种下满山松涛/青翠在他肩头起伏、奔流/我的行囊,收拢松针的芒刺/与清苦,从此在异乡的夜/散发微光”,很明显这种乡情已转至游子心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意的蕴积,但其背后的情感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诗人以“松涛翻涌”与父亲的扁担种下“满山松涛”为情感纽带作逻辑系连,以“老墙”和吱咔吱咔的“纺车”“纽扣”等构成梦里童年场景的重现。诗中“断线风中”的那粒纽扣“欲言又止”,恰似游子未说出口的思念,含蓄而深沉。而松涛与纺车低吟相和相谐,恰似父亲与母亲为家、为子孙默契的劳作,赋予了眼前静态的画面以时光流动的声息,将乡愁编织成细密的网,让回忆有了似水年华的生动。此刻,我看到了诗人背着行囊,站在远方松潘大草原对家乡回望,这种多元意象组合在诗歌中的应用,很好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割不断乡情萦绕的心绪。

在艺术处理上,诗人将父亲的扁担作为诗意的支点,让松涛意象有形无形地贯穿全诗,从家乡的自然之声,到父亲肩头的象征,再到收藏着松针芒刺与清苦的行囊里所盛的精神力量,让乡愁有了依托,也让父母的爱如松涛般绵延在游子心头,在异乡夜里 “散发微光”,道着诗人对家乡的眷恋。有血有肉的情感体会,为读者带来了温暖的感受。

在诗歌后半部分,诗人再一次回到了成为家乡图腾的仙山的抽象沉吟之中:“史前的凿痕/在峭壁深处蜿蜒,拓印来路/转身时,那声未落的叮咛/总在骨缝里,硌醒疲惫的月光……”在这里,诗人呈现出的是一种内心在乡愁交织中的混沌。这种在抽象世界中的混沌传递了诗人在山外之山,天外之天陌生的远方交织的“子夜的露,是遥思的凝眸/时常洇湿峰顶的晨曦”湿漉漉的心绪。诗人找到了特有角度去表达这种朦胧的情感,最后聚焦在游子的一对瞳仁中。诗歌以乡情为念,以至亲与家乡最典型的自然人文形象写意,在复杂的心绪里梳理出绵长的心路,让人记忆深刻。

《仙华印痕》,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怀乡诗。

2025年8月12日

作者简介:韩锋《文化娱乐》月刊原主编,评论家,相关文艺作品和英文译作发表于《作品与争鸣》《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东海》《钱江晚报》《生态文化》《文学与人生》等刊物和在作家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等出版的著作中收载。著有文学评论集《纵情水月——董培伦爱情诗选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文   乡愁   上古   来信   松涛   诗人   华山   家乡   乡情   纺车   印痕   诗歌   游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