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这六种透支运气的行为,别做,以免好运散尽

人在做,天在看,这六种透支运气的行为,别做,以免好运散尽

古人警训如金石掷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命运非虚妄之谈,它忠实地折射着我们自身的行为。

常有人叹时运不济,却少有人深究那笼罩头顶的灰暗气息,实则可能源起自身不经意的选择。

如某些行为:它如同在无形账簿上透支宝贵的"运气储蓄"。长此以往,亏空难补,只能静静的等待面对迟来的清算。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以下这六种透支运气的行为,千万别做

一、推诿卸责,折尽担当之贵

孟子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若习惯性的推卸责任:遇挫时,必认为是他人之错。

正如此话所说:“世人皆错,我无错,或我无辜。;

行事畏手畏脚,难题面前先思"规避"之道,亳无承担后果之意、也无修补裂痕之力与决心。

这种逃避,如同慢性毒药,侵蚀个人成长的空间、同伴托付的信任。再无人敢委以重任,即便良机摆在眼前,也会无声遁去。这种行为,又何来好运,何来前路顺畅光明?

二、捧高踩低,耗尽人情之暖

俗语点透世情:"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以权势高低、利益多寡为量尺待人者:眼中众生分贵贱,有用则捧,无用疏;对所谓"低价值者"冷酷如冰,怠慢如无物;人前殷勤人后冷,两张皮囊自如翻。

世间关系,以真诚作经纬,虚伪的攀附,终是虚花易谢。一朝事败势倒,当那利益假面被揭穿,所有基于算计的"关系",必将荡然无存,陷入真正孤立之境,又哪来好运?

三、出口成怨,驱散福泽之云

《格言联璧》警示:"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口中怨气弥漫之人:目之所及皆是缺,无视手中握有之幸;

这种怨气若终日浸泡在生活中,它将散播成一种负压,使自身气场窒息低沉;所传递出的是对生活的无力掌控感,和深深的挑剔。

这种怨气怨言,如同咒语,反复念诵,会在不知不觉中抽干了围绕自身的福缘。

若对你积极的人纷纷远离你这块"情绪洼地",你曾经的好运自然会绕开你而行。

四、锱铢必较,算尽格局之门

古语有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纠缠于毫末得失者:寸利不让,寸步必争,心胸窄似针尖;凡利之处必谋得自己多一分的甜头才罢休。

这种看似精明的计算,实则是以寸光之视,断送开阔前程。

当每分每厘都成为必须赢下的战役,整个世界便在眼前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容人之量,荡然无存,大的合作机遇必悄然绕过这难行的窄门,如若不改,好运再难光临。

五、纵欲失度,销蚀精魂之锚

明哲吕坤指出:"声色者,败德之具。"沉沦于无度感官欢愉者:职责被遗忘于一旁,应承之事轻掷脑后;轻易许诺重若千金,转眼失信浑若无闻;灵魂飘飘荡荡,似被欲念之风随意裹挟而难自制。

言行无度,失信于人,终将自己活成一尊无根之萍。

无定力无担当,他人如何安心携手,贵人与机遇又何以驻足停留?

六、心无敬畏,无视天理之网

理学家朱熹强调:"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对天地规则无畏妄为者:行事不循人伦天理,唯私利马首是瞻;轻视世间共识与规范,视为可肆意踩踏的藩篱;自以为聪慧超然于因果律网之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殊不知宇宙运行的规则如大网恢恢,逆流击石终被碾碎。

失去敬畏之心,如同船只丢失了舵与锚,不知敬畏界限,便是向莫测风险加速狂奔,终将触碰暗礁险滩。

《周易》早已洞明:"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恶不断,日积月累终损根基。

你所行的每个选择,都如同在命运银行存下一笔细小的利息。

若常存敬畏,克己利他,福泽自会悄然积淀;反之,若执迷于侥幸而不断透支"运"之资本——

人在做,天在看,终有算清盈亏、呈现真相的那一天。

欲求前路坦途亨通,便从慎始克己,远避这六种败运行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美文   好运   运气   敬畏   怨气   荡然无存   明哲   天理   前路   联璧   行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