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芯片战的硝烟还未消散,英媒却爆料,特朗普已经在悄然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比芯片战还致命。
9月16日,英媒路透社爆料,美国正谋划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中资港口“使阴招”,试图将更多战略级码头置于西方控制之下,以此削弱中企在全球港口的影响力。
一旦这个谋划成功,那对中国的全球航运布局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此前有消息指出,早在今年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各政府机构制定计划,在7个月的时间内重振美国造船业。
同时,美国政府还研究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设立船舶登记处,吸引商船悬挂美国国旗。
而从10月14日起,美国将对中国制造或运营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船舶每净吨位50美元,此费用还将在三年内以每年30美元递增,到2028年达到每净吨位140美元。
并且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去年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在全球投资了129个港口项目。
美国海军也估算,中国造船业产能是美国的230倍以上。
这些数据让美国政客寝食难安,所以不断炮制出“中国港口投资威胁论”之类的谣言,渲染“冲突时美国将处于不利地位”,为其霸权行径寻找借口。
如今,美国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中国企业投资的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的港口。
在希腊,美国盯上了比雷埃夫斯港,这座位于地中海东部的港口,是连接欧洲、非洲和亚洲贸易路线的关键枢纽之一,中远海运集团持有该港港务局67%的股份。
在加勒比海,牙买加金斯敦港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深水港设施,成为重要的海上转运枢纽,美国同样对中国在此港的投资感到担忧。
为实现目的,美国计划支持美国或其他西方私营公司购买中资港口股份。
此前,贝莱德就曾提议收购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在23个国家的港口资产。
但双方交易在即将签合同的前一刻被紧急叫停,美方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美国这一次使出的“港口绞杀术”,手段相当狠辣,试图从多方面绞杀中国海运贸易。
先是在经济层面,征收高额费用,2025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对中国制造商船及中国海运运营商进入美国港口征收高额费用的提案。
根据提议,中国海运运营商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或将被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或按船舶净吨位每吨1000美元收费。
而非中国海运运营商,若船队中有中国制造的船舶,也将根据中国船舶占比,被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费用。
还有就是政治层面,以“安全审查”为名,试图抢夺中资港口经营权。
此前,美国就对中国投资的港口进行所谓“安全审查”,企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剥夺中资港口的运营权,将商业设施政治化、武器化。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底气便是中欧班列。
近年来,中欧班列发展迅猛,已打通78条线路,陆路运输占比提升至27%,大大降低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物流时间和成本。
即便美国在海运港口设置障碍,中欧班列也能承担部分货物运输任务,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
而且,随着中欧班列不断优化升级,其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还将进一步提升,在应对美国海运封锁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另外,泰国克拉运河、尼加拉瓜运河等备选方案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泰国克拉运河若建成,东亚国家到欧洲、非洲的海运航程将大幅缩短,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尼加拉瓜运河的建设,也将改变美洲地区的海运格局,为中国提供更多元化的海运通道选择。
这些运河项目虽面临挑战,但一直在稳步推进,未来建成后,将极大增强中国在全球海运贸易中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全球关键港口来遏制中国发展,本质上是重拾殖民时代的“炮舰政策”思维,逆时代潮流而动,注定失败。
历史已经证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非但未能困死英国,反而促使英国在其他领域寻求突破,拓展海外市场。
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港口封锁,同样难以达到目的。
当今世界,海运贸易是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系,美国封杀中国船只、控制港口的行为,会让全球供应链集体失血。
美国若继续执迷不悟,坚持霸权行径,不仅无法遏制中国,还将损害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和形象,被世界孤立。
全球贸易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美国也应认清形势,回归平等合作轨道,否则必将在历史进程中碰壁。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