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中,稀土很可能是中国手里最硬的一张牌了。
初中已经毕业的你,能熟练背诵元素周期表,也知道稀土包括17种元素,而且个个都是生僻字。还知道中国在稀土的储量和提炼上具有绝对统治力。
但要说稀土能用在哪,你不见得能说明白。
网上一搜,都说的很笼统,说稀土在军民领域都有重要用途。军用的,战斗机、导弹都离不了。民用的,风力发电、汽车、手机、机器人,也都离不了。
众所周知,在村头和大爷吹牛逼的时候,你说出的话越具体越有杀伤力。
像“稀土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这种表述,你就是用再多的加强型形容词,这句话说出去也总是软绵绵的。
别人回一句:啥也不懂净在这吹牛逼,直接给你整破防。
我不允许你遇到这种尴尬,无论你有没有点关注。今天咱就讲讲,稀土元素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具体重要在哪。
飞机用的涡轮发动机,是典型的布雷顿热力循环。
村头王大爷都知道,只要你不相信世界上存在永动机,你就必须相信任何一个热力循环都依赖高低温形成的温度差。温差越大,机器做功能力越强,说人话就是越有劲。
而对于涡轮发动机来说,低温其实就是大气环境。环境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你的飞机冬天比夏天推背感更强。
而高温,就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以及涡轮入口。
所以每一款发动机都有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叫涡轮前温度。你家的发动机涡轮前温度是1500度,而你邻居的只有1200度,那不用说,你的发动机比他的好。
所以最近这几十年,世界各国都铆足了劲提高涡轮前温度。要么尽量多喷油,要么尽量增大燃烧室前面压气机的增压比。
如今,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入口,很可能是这个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了。尽管它温度不是最高的,转速也不是最大的。但高温和高转速结合起来,那就吓人了,体育生可能都坚持不了10秒。
所以限制航空发动机进步的,从来不是不舍得喷油,也不是压气机增压比不够,而是涡轮能不能受得了这炼狱一般的环境。
为了给涡轮叶片降温,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叶片做成复杂的空心结构,在里面通冷气降温。
再比如,给叶片涂上一层隔热涂层,减少热量向叶片的传递。而这个涂层,就离不开我们今天的主角,稀土。
哎呀我天,终于点题了,真是辛苦我。
叶片的隔热涂层非常薄,总厚度也就零点几毫米。就这么薄,它还分好几层,从内到外有粘结层、氧化物层,以及最外面的陶瓷层。
这个陶瓷层有点东西,虽然它叫陶瓷,听名字和你收藏的明代官窑瓷器是一回事。
但初中已经毕业的你,知道只要是经过烧结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都能叫陶瓷。
你上班般的砖头是陶瓷,家里装水的大水缸是陶瓷,你充电器用的氮化镓也是陶瓷。
陶瓷材料普遍有个共同点,就是皮实耐操,熔点高硬度高导热率低。
比如最早的涡轮叶片陶瓷涂层二氧化锆,导热系数只有2-3w/mk。这个数啥概念呢?铁的导热系数大概是50,铝的是200多,铜的是300多。
导热系数低,就代表保温性能好。
就比如你买羽绒服,那几百几千块钱,你以为你买的是羽绒吗?
不是,你买的是被羽绒固定的无法流动的空气,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还不到0.03。只要不流动,保温效果很好。
说回二氧化锆,它这零点几毫米的薄薄一层,就能给叶片表面的温度降低二三百度。但二氧化锆有个缺点,就是高温环境下容易开裂,让涂层失效。
后来,注意啊,关键的来了。人们发现在里面加6%-8%的氧化钇,就能有效防止它高温开裂,嗨真是邪门了。
后来人们专门给这种材料起个名字,叫氧化钇稳定氧化锆,英文简称YSZ,现在已经成为了热障涂层的主流材料。
生成氧化钇的这个钇,就是典型的稀土元素。你看看,这比例可真不大,只有6%,就能让二氧化锆陶瓷支棱起来。
所以大家常说,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还有人说稀土是工业的盐。
这就很形象了,你说你每天不吃那几克的盐能不能活?当然能,只是干不了重活,不然出点汗就头晕。
同样的道理,涡轮叶片不要这零点几毫米的涂层能不能转起来?也可以。但只要你一给油,想要点推背感,它可能滋啦一下就烧了。
然而,人们对推背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对高温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现在这涡轮前温度眼瞅着冲2000度去了,对隔热涂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就扛不住了,必须开发更新的,比如锆酸镧(La₂Zr₂O₇)、锆酸钆(La₂Zr₂O₇),就有更低的导热系数,隔热效果更好。
你通过它们的化学式就能看出来,这些材料对稀土元素的需求,就不仅仅是6%了。具体有多大比例,给你留个家庭作业,自己算算,初中毕业就能搞定。
在这个比例下,你再说稀土是维生素,是盐,就不合适了,谁每天能吃半斤盐啊。
往大了看,在工程领域,真正能带来质变的还得是新材料,什么新工艺新设计,都是小打小闹。所以材料开发应该极其重要,但不知道为啥材料专业就成了天坑,在生化环材里竟然都排第四。很多人说是材料专业待遇低,工作环境有毒有害。
实际上现在材料研制已经挺高大上的了,比如随便一搜,2025年四川大学刚发的一篇论文,机器学习预测稀土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再随便一搜,中国计量大学一篇硕士论文,用机器学习开发稀土永磁材料。
机器学习,乍一看挺高大上,但实际上门槛很低。
推荐一款国产的数据建模软件,DTEmpower,机器学习的过程完全不用写代码,反正像我这种学航空学动力工程的菜狗一看就会。如果你恰好是做材料开发的,千万要去试试。
除了涡轮叶片热障涂层,航空上对稀土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像飞机常用的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往里面加点钪(Sc),加点钇(Y),加点镧(La),虽然比例只有百分之一点几甚至零点几,那合金立马就支棱起来,什么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别提多好用了,邪门。
国家也早就认识到了稀土的神奇之处,早在1984年,当时的国家航空部,就专门成立了稀土推广应用办公室。
在飞机之外,稀土的应用也很多,比如永磁材料。
像电动汽车电动牙刷风力发电机,只要用到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地方,就需要用到磁场,而钕铁硼三种元素做成的钕磁铁就是如今磁性最强的永久磁铁,钕元素也是17中稀土元素之一。
注意啊,这玩意叫钕(nǚ)磁铁,不是铷(ru)磁铁,我发现很多人读错,甚至将错就错了。
磁铁的磁性够强,你的电动车就会够有劲儿,村头的风力发电机也能发更多的电。
钕磁铁有多强呢,我这么给你说吧,两年前我买了一块儿,现在还在快递站呢,吸货架上拿不下来了。
知道了这些,你说中国给美国断了稀土供应,造F35的洛克希德马丁会不会难受,造航空发动机的通用电气和普惠会不会闹,造汽车的特斯拉会不会提意见?
好了,前面说的这些主要是稀土在航空发动机,更具体的说,是稀土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涂层上的应用,很窄很窄,但你拿去吹牛逼应该够用了。
没办法,我就懂这么多,欢迎观众里的大佬在评论区补充,也给我上上课,说的好我给你置顶!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