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客在庐山搓澡,把景区当恒河?扎堆来华旅游,景区回应来了

前言

印度游客赴华旅游热潮持续升温,各大景区迎来大批异国访客,然而庐山石门涧景区的一则视频却打破了这份和谐。

三名印度籍游客无视岸边“禁止下水”警示牌,在“爱池”天然水潭中赤膊搓澡,肥皂泡漂浮水面,还挪用救生圈当玩具,遗留的香皂盒污染了泉水,这是真把中国景区当成恒河了?想洗澡就洗澡?

这事闹大后景区出了通报,道歉说管理上有疏忽还保证会多派人巡查,再整个多语种的警示牌,这起横跨四月事发、十一月曝光的争议,既牵扯出公共规则的遵守问题,也引发了对文化差异的讨论。

开放的旅游环境需要相互尊重,文明游览的底线不分国籍,这场风波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划下句点?如何让跨国旅游既保持热度又不失秩序

免签开了,放飞自我?

这起闹剧的出现并不是没缘由的,2025年中国对印度等国实施了更加便利的免签与过境签政策,像庐山这样的世界级景区成了国际游客的热门选择

数据虽未公开,但从景区新增的外语标识就能看出国际游客的身影越来越多,游客多了管理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2025年4月某天,庐山石门涧“爱池”边不少游客举着手机拍照打卡,兴致正浓,就在这时人们猛地听到搓澡的动静,一下子打破了这儿的清静。

大家转头一看三名印度籍男子已经脱了上衣泡在水潭里,手里拿着肥皂搓得认真,甚至把景区放置的救生圈当成了戏水玩具,有人提醒他们“不能下水”对方却毫无反应,直到游客拍下视频几人才不情不愿地上岸。

游客将这段视频存于手机直至11月初才偶然发布至社交平台,没想到这个“惊鸿一瞥”的片段迅速发酵,从地方旅游群传到全网热搜,网友的评论从惊讶变成了讨论“这是把景区当成自家浴室了”?

道歉难平网友怒火

舆情发酵的迅猛势头远远超出了景区的预想,11月14日庐山石门涧景区紧急发布通告回应舆情,就此前境外游客违规戏水事件诚恳致歉,承认管理存在疏漏,并明确将强化巡查、增设多语种提示等整改措施。

通告里写得明白,承认管理存在疏漏会加强日常巡查,遇到违规行为会及时劝阻,通过景区监控和合作酒店的登记信息,已经锁定了三名涉事游客的身份,事情已经移交给九江市出入境管理局处理。

可这份道歉非但没给舆情“降温”反而让更多人说出了心里话,有网友表示中国游客即便只是不小心踩了草坪都可能被罚款,而外国游客在景区公然搓澡,却似乎只换来口头教育。

还有人直言景区或许是怕引发外交纠纷才息事宁人,但这样一来规矩就成了“看人下菜碟”,“终结外国人特殊待遇”的话题也跟着冲上了热搜。

在舆情发酵与公众关注的双重压力下,多个相关部门迅速启动联动机制,九江市出入境管理局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介入此事并着手对涉事游客的身份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工作。

庐山景区也没闲着在“爱池”周边加设了中、英、印三种语言的警示牌,还抽调了懂外语的工作人员加入巡逻队,就是想在违规行为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上前劝阻。

随性操作频,处罚总滞后

截至11月15日涉事印度籍游客的身份已经完全确认,但具体的处罚结果还没有公布,庐山景区的通告里只提了“呼吁广大游客文明游览”,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严重可处十日拘留”的规定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值得深思的是此类不文明行为在国内已反复上演,却仍未引起足够重视,2024年夏天北京亮马河的岸边就挤满了围观群众,几名外国游客脱了衣服跳进河里搓澡,河水被搅得浑浊。

最终城管、公安、外事办启动了联合执法,可结果只是口头警告,之后亮马河岸边加装了一圈监控,巡逻频次也翻了倍,算是“亡羊补牢”。

2025年7月的杭州西湖同样出现了违规的外国游客,苏堤那片草地上仨老外不但支了帐篷,还架起炭火烤起肉来,浓烟直往旁边的步道上飘。

面对工作人员的上前劝阻,三人只是摆手表示听不懂中文,始终不愿收拾相关物品,直到民警及时抵达现场,这起事件才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针对相关行为西湖景区随后作出回应,明确其已违反《杭州市市容管理条例》,不过对于是否实施处罚始终未给出明确答案

更让人揪心的是桂林漓江发生的事,2025年8月有人拍到俩外籍男子在漓江象鼻山那边违规游泳,从画面看他俩好像是全裸的,他们这么做既破了漓江不让游泳的规矩,还可能触犯了在公共场所光着身子的相关法律。

要知道这段漓江是一级保护水源,水质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活,环保组织很快发文谴责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后续生态环境局检测也确认水质受到了影响。

可遗憾的是涉事者已经提前离境,最终没能受到应有的处罚,自然景区之外,不文明行为在各类公共场所也并不少见,同样需要规范约束。

2025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的车厢里,一名印度籍男子直接坐在地上用手抓着盒饭吃,米饭掉了一地,地铁公司后来回应这种行为“未违反法律”,但还是在列车里贴了中英文的提示,明确禁止在车厢内饮食。

2025年5月五个外籍网红想拍“探险视频”,硬是跨过青城山景区的警戒线,闯进了受保护的生态区,没经过允许就在林子里飞无人机航拍,既破了景区规矩也不合无人机飞行的相关要求。

景区联合林业部门找到五名外籍网红,对她们的违规行为开展批评教育,随后依法将相关情况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最终涉事团队以“没意识到是禁区”为由作出公开致歉。

这些案例摆在一起很容易发现共性,违规行为清晰,相关法律明确,但最终的处理往往“慢半拍”甚至不了了之,中国游客要是犯了类似的错,大多会当场被制止,该罚款就罚款,该拘留就拘留,可换成外籍游客似乎总多了几分“宽容”。

结语

庐山的水是用来映瀑布的,西湖的草是用来衬游船的,中国的规矩是用来守护所有人的。

免签政策打开国门是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景与文明,而不是给违规行为开“绿灯”,不同文化各有特质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出入境管理法》这类法规绝不是“看人下菜碟”的工具。

包容不是无底线退让,尊重也不是放任自流,中国大门敞着欢迎每一位来客,但咱得记住入乡随俗,随的是当地的规矩,文明游览守的是大家的底线。

美景要一起护,规矩要一起守,这才是对中国山水最好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旅游   景区   恒河   庐山   印度   游客   漓江   舆情   规矩   石门   中国   警示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