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即将开启 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酷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在中医看来,这一时期正是“冬病夏治”、科学养生的好时机。广西卫健委7月18日举行“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中医专家回应公众健康关切,传授夏季养生要领。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特色建设科主任梁明坤在发布会上介绍,三伏天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伏天气候特征可概括为“三高一低”——高温、高湿、高热辐射和低风速。这种特殊的气候组合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往往成为多种疾病诱发或加重的关键因素。

梁明坤提醒,在三伏天里,更应多关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汗腺功能减退,心血管储备功能减弱,感知口渴能力变弱。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衰退,尤其脾肾阳虚或气阴两虚者多见,正气不足,抵御暑湿邪气能力差。

(一)重中之重是避暑降温,建议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居家保证通风,早晚凉爽时开窗,合理使用空调或风扇,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避免直吹,穿着宽松透气浅色衣物。

(二)主动、足量、科学饮水。即使不渴也要定时、少量、多次饮水,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佳。在出汗较多时,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食疗上可饮用生脉饮益气养阴生津、酸梅汤生津止渴、绿豆汤清热解暑,脾胃虚寒者少加或不加绿豆,可加陈皮。

(三)清淡饮食,顾护脾胃。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果,如冬瓜、丝瓜、黄瓜、苦瓜、西瓜皮解暑利湿,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蛋、豆制品。避免油腻、辛辣、生冷,冰镇饮料、冰淇淋易伤脾阳。中医强调醒脾化湿,可食薏米赤小豆粥健脾利湿、山药粥健脾益气。

(四)保证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如有身体不适,立即就医。

此图为AI生成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吸热和散热,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调节能力相对差,表达不适能力有限。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其脾常不足,易被暑湿所困,应严格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避免阳光直晒婴儿车。外出时,应做好防晒准备(帽子、防晒衣、遮阳伞)。三伏天应为小朋友创造凉爽环境,居室通风降温,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7℃-28℃,避免风口直吹,注意腹部保暖。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预防痱子。

(2)科学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量多次。母乳喂养婴儿按需喂养即可。可适量饮用绿豆汤、冬瓜汤、西瓜汁。避免含糖饮料和冰镇饮品。饮食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食物要新鲜、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和急性胃肠炎。避免油腻、煎炸、过甜食物。可适当食用荷叶粥、小米粥健脾养胃。

(3)穿着方面,宜穿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避免着凉。还应密切注意孩子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出汗情况、大小便,警惕烦躁哭闹、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发红、尿量减少、发热等中暑或脱水迹象。

就慢性病患者而言,常见的慢性病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等,核心原则是疾病控制是基础,三伏天管理是加强防护。

(1)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这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因天气不适而自行减药、停药。三伏天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期,降压药、冠心病用药等必须按时按量服用。还应加强病情监测,增加血压、血糖、心率、体重等的监测频率。认真记录,发现异常波动,如血压过低或过高、血糖控制不佳、心慌气短加重、水肿等,及时就医。

(2)格外重视避暑、补水、休息。慢性病患者比健康人更需注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保证充足水分,保证良好休息和睡眠。心衰、肾病患者需限水,应根据病情咨询医生饮水量。

(3)饮食管理应个性化。

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血压的监测。

②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保证水分。水果摄入需谨慎,注意监测血糖。警惕因食欲不佳而减少进食导致低血糖,或因贪凉进食过多水果/冷饮导致血糖升高。

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清淡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保证营养支持。注意空调温度,避免过冷诱发咳喘,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二手烟、油烟)。

④肾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水、盐、钾、磷、蛋白质的摄入量。

慢性病患者在控制好原发病和坚持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考虑运用中药或食疗进行辅助调理。气阴两虚明显者,可考虑生脉饮类方。湿热内蕴明显者,可考虑清暑益气汤、藿香正气类。脾虚湿困者,可考虑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

通讯员:李玲 谭淑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养生   伏天   衣食住行   老年人   儿童   特殊人群   中医   饮食   血糖   绿豆汤   清淡   医嘱   饮水   肾病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