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吴石之女吴学成的晚年生活是这样的,做了意想不到的事

吴学成的晚年居于台北一条寻常巷陌,依靠微薄退休金度日,生活简朴至极。然而,这位吴石将军的次女,却以超越个人际遇的胸怀,默默践行着一种特殊的“赎罪”。她每月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部分资金,匿名汇款给白色恐怖时期受难者的子女,手账本上密密麻麻的“代父赎罪”字迹,直至2016年她摔伤住院才被家人发现。这一坚持数十年的善举,并非源于愧疚,而是对父亲“以国家为重”信念的延续。

1994年,吴学成把在台北寺庙寄放了41年的父亲骨灰护送回大陆,跨越海峡把这盒骨灰带到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吴石与妻子王碧奎的骨灰合葬在一起,隔了43年的分离往后一退,她站在墓前轻声一句“爸爸,我们带你回家了”,一句话不长,后面拉着半世纪的等待和奔走和家族里的那份缺口被慢慢填上。

晚年她家里的墙上挂满中国地图,孙辈坐在客厅,她一周一回讲外公的事,讲起那段岁月和那个人的选择,她不再去重复年少时的怨,她把话说得很直,“他不是英雄,只是想让更多家庭团圆”,2021年她九十二岁,对着镜头说“我恨过他,可现在知道他用命换了多少人的团圆”,这行字后来刻进吴石纪念馆的墙,旁边是一句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两代人的话并排出现,私底下说过的话走到公共空间,像一次停在墙上的对话。

她把父亲留下的钢笔、眼镜等物品捐给北京军事博物馆,其中一支钢笔承着吴石最后的手书,寻常的小东西变成被人看的历史见证,她不去拿这些做家里的传家物,她说那些裂痕是“父亲画的两岸团圆线”,她把个人的伤痛放进家国的意义里,珍视的是精神的那部分,不是物质的那部分。

她晚年参与吴石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去推动两岸青年教育交流,奖助学的事一项项落地,基金会文件上都盖着那枚印章,“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红印把一句态度压在纸面,她把父亲对人的那份关怀,换成具体的助学行动,做成能看得到的交流和互访。

从一度流落街头捡拾剩饭的“匪谍之女”,到晚年去做历史和解的使者,吴学成的人生轨迹里个人命运和大历史挨在一起,她做的事不轰动,更多像细水长流一直在走,“丹心”这个词被她放在实事里,传承被看见,历史没有漏掉她的名字,她的故事在两岸共同记忆里留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历史   晚年   意想不到   没想到   吴学成   父亲   骨灰   团圆   两岸   台北   丹心   钢笔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