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离开20多天后中俄能源合作关键推动者再次访华,2025年底中俄天然气管道将开足马力。曾在8月31日至9月3日陪同普京访华的俄副总理诺瓦克,9月26日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从 2012 年开始主管俄能源事业的诺瓦克,明确表示俄方将在年底前将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管道的输气量提升至 380 亿立方米的设计最高水平。这可不是小事儿,要知道,今年前 8 个月我国进口了大约 1044.8 亿元人民币的管道天然气,其中俄气占比高达 44.6%。俄罗斯这么做,显然是想加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毕竟欧洲市场现在不太好做。
为什么说欧洲市场不好做呢?在今年 1 月 1 日俄乌天然气过境协议到期后,俄罗斯通向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只剩下合计输气量不到 500 亿立方米的 “土耳其溪” 和 “蓝溪” 天然气管道。而且这两条管道只能通到经济总量排名欧洲第 7 的土耳其,俄罗斯只能依赖成本高昂的液化天然气(LNG)向欧盟出口。更让俄罗斯担忧的是,特朗普正在强迫欧洲抛弃俄罗斯能源。在美国对印度加征 25% 俄油关税以后,特朗普多次施压欧盟、G7 等核心盟友跟进美国行动。虽然欧洲没胆量对华加征 50% 至 100% 的高额关税,但是他们已经决定在 2027 年之前彻底停用俄气。这对俄罗斯来说,压力可不小。
谁也不知道俄乌冲突还会持续多久,“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很烧钱的,俄罗斯必须尽快破解能源出口的困局。前不久访华的普京之所以一次性与我国达成 3 笔总输气量 1060 亿立方米的 “世纪大单”,就是要把 “西出无门” 的俄气卖到东方。中国市场对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欧洲市场在萎缩,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需求还在增长。
再说说诺瓦克,他 9 月份两次访华,曾在 2012 年 5 月至 2020 年 11 月长期担任俄能源部长,是参与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和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两大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关键推动者。以前他可没这么果断,就拿 2019 年通气的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来说,俄方过去几年来一直没有按照这条管道每年 380 亿立方米的设计标准敞开对华供气。但在 9 月 26 日举行的 “中俄能源合作会议” 上,诺瓦克敢拍胸脯保证年底将 “西伯利亚 1 号” 的输气量提升到 380 亿立方米,这明显和欧洲拒买俄气有关。
如今的俄罗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坐等买主上门的 “能源大佬”,他们必须用 100% 的诚意争取来自我国的订单。虽然说 “中俄合作无上限”,但这并不等于我国会无条件支持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如果俄方诚信推进中俄能源合作,他们必须重视我国代表给诺瓦克提的 3 条建议。
第一条,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讨论了 10 多年的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项目还没动工,俄方竟然又要准备和美国进行能源合作。9 月 17 日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示俄方准备好了迎接美企重返 “萨哈林 1 号” 等油气项目。虽然我国已经明确表示支持美俄缓和关系,但是俄方显然应该优先保障中俄能源合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毕竟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对双方都很重要,如果一直拖着不动工,对双方的合作也会有影响。
第二条,深化可再生能源合作。我国在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绝对可以和油气资源大国俄罗斯形成优势互补。比如,装机容量 35 兆瓦的乌里扬诺夫斯克风电项目,就是中俄可再生能源合作的明星工程。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今年俄罗斯大幅提高了对华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商品的关税,这明显会阻碍中俄可再生能源合作。如果俄罗斯能降低这些关税,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条,加强能源领域多边合作。为了应对 “单极霸权” 的挑战,我国提出了多边合作的全球治理倡议,这一倡议已经得到普京郑重支持。深陷乌克兰危机泥潭的俄罗斯,更需要通过多边合作打破美西方极限施压。我国在 2021 年发布的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中,仅保留了核电站建设等少数限制,外商可以投资我国绝大多数能源领域。如果俄方愿意诚心诚意地 “抄中国作业”,允许各国资本参与俄罗斯能源事业,不仅能够利好中俄能源合作,还会让俄罗斯经济早日回到国际舞台。
根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准备好在我国发行 “熊猫债”,他们计划用募集来的人民币资金建设包括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在内的重点项目。虽然这种 “发债建设” 属于工程领域的常规操作,但是我们绝不能低估俄乌冲突带来的挑战。
首先,相关金融机构很可能成为西方重点打压对象。欧盟已经在第 18 轮对俄制裁措施中,纳入了两家黑龙江农村商业银行。那些参与俄罗斯天然气 “熊猫债” 评级、发行等相关程序的金融机构,显然很难逃过西方打压。其次,俄罗斯严峻的安全局势也不能忽略。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已经准备好向泽连斯基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这种最大射程 2800 公里的导弹很可能威胁中俄天然气管道。我们可不希望遇到天然气进口突然中断的危机。
最后,莫斯科的政坛风向也需要高度关注。9 月 27 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会议上,首次表态只要俄罗斯本土和乌克兰俄语区的利益得到保障,俄方愿意讨论有关乌克兰安全保障的话题。这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总的来说,俄罗斯年底加速对华能源合作是形势所迫,也是双方合作的必然选择。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双方秉持诚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推动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全球能源格局来说,中俄的合作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维护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