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相声圈里,谁是真有实力,谁是假热闹,市场这块试金石最管用。
最近,十分受人尊敬的冯巩老师,那个在春晚上陪了我们几十年的熟面孔,准备办一场商业演出。
本来想着这么出名的相声大师演出,那线上售票还不是瞬间秒没。
可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反响十分冷淡,这让不少人非常困惑,明明这么一大块金字招牌,怎么就没几个人相看呢?
说实话,冯巩老师这一次是真的带着诚意来的。
他打算在国庆假期,在深圳这个大码头办一场相声专场,消息一放出来,懂行的人一看演员名单,都觉得这阵容十分强大。
给冯巩捧哏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李志强,这分量就不用多说了,同台的还有在年轻人里头挺火的金霏和晨曦,再加上窦晨光、常鹏旭这些后起之秀。
宣传的时候,打出的名号也是“国家级院团”和“原汁原味”,听着就让人觉得这会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为了让更多人能走进剧场,票价定得也特别实在,从80块到几百块都有,可以说是不管兜里钱多钱少,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按理说这样的阵容,这样的票价,在深圳这种不差钱也不差人的大城市,怎么也得搞出点大动静。
可怪就怪在这儿,卖票的平台开张了好一阵子,数据却有点不好看,界面下方“想看”的人数,居然只有60多个人,而且往上涨的很慢,冷冷清清的。
这个数字,跟深圳庞大的人口一比,再想想冯巩老师那全国人民都认识的脸,对比实在是有点太强烈。
这么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在春晚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笑的艺术家来说,商业市场给出这么个反馈,确实让人有点想不通。
这种演出市场上的“冷”,不光冯巩老师遇到了,跟他差不多辈分的另一位相声名家姜昆,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姜昆在相声界的地位和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可前不久,他在一个地方演出时,即兴来了一段夸当地风土人情的贯口,词儿写得挺规整,也押着韵脚。
这种表演形式,搁在以前的晚会上,那是压轴的彩头,准能博个满堂彩,但现在网上的年轻人看了却觉得有点老套,觉得像是提前背好的稿子,少了点惊喜。
不管是冯巩演出卖票时的平淡,还是姜昆表演时受到的议论,都说明一件事儿。
这些曾经代表相声最高水平的老艺术家们,好像跟现在买票听相声的观众,想的不太一样了。
他们有功夫,有师承,在行业里的地位也高,作品里或许藏着更深的东西。
但在只看“票房”的商业演出市场上,这些优势似乎没能直接变成观众掏钱买票的动力。
跟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郭德纲可以说完全是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闯出来的。
早些年为了在北京站稳脚跟,他什么苦都吃过,这段经历让他打心底里明白,说相声的饭碗是观众给的。
他的作品,首先得能把票卖出去,让剧场里坐满了人,才能想别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活下去的压力,德云社的相声风格特别鲜明: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话也说得通俗,就是奔着把人逗乐去的。
他们不总想着要去讲什么大道理,教育谁,核心任务就是让观众笑。
为了跟上观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他们也不断地在传统段子里加进些流行的东西,还带出了一批能自己撑起场面的年轻演员。
所以,德云社的演出,就算票价卖得不便宜,也常常是抢都抢不到,社交媒体上点“想看”的人,随随便便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
把冯巩和郭德纲放在一块儿比,不是说谁的艺术水平更高。
冯巩老师早年的作品,比如《小偷公司》,讽刺现实的力道和艺术性,到今天还是经典。
他的表演透着一股艺术家的范儿,而郭德纲呢,更像一个特别懂市场的生意人,他清楚观众爱听什么,并且能准确地做出观众想听的东西。
问题就出在,现在的演出市场,就是个观众投票的地方。
冯巩老师他们这些在体制内院团待惯了的演员,长年累月都有着好待遇,创作环境安稳,也不用为一场演出的票房高低操心。
这种安逸的环境,能让他们安下心来琢磨艺术,但也可能让他们对市场的风吹草动变得不那么敏感。
当他们走出熟悉的温室,直接面对商业市场的风浪时,才发现自己那套驾轻就熟的表演方式和作品,跟花钱买票的观众想看的东西之间就出现了分歧。
艺术当然需要坚守,但也不能离开观众。
当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娱乐方式都变了样的时候,怎么调整自己,重新和观众对上话,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冯巩和姜昆的遇冷,也验证了郭德纲的曾经说过的话,他曾说相声曲艺现在危险,相声并没有火,火的是德云社和他。
如果相声想要再重现往日光辉,就离不开行业思想的变革。
信息来源:猫眼娱乐:冯巩国韵笑谈演出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