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荷兰政府上演了一出“合法抢劫”的戏码,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股权。
然而就在他们沾沾自喜时,却发现公司超过七成的产能、仓库和出口许可都在中国,欧盟车企不断施压,荷兰日损失高达230万欧元。
为何得了股权反倒赔钱了呢?这背后的隐藏推手是谁?
作者-常
一纸冻结令,价值147亿的资产,就这样被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收入囊中。
就在荷兰经济部长向议会解释这是“外部顾问”的杰作时,慕尼黑宝马工厂的生产线主管,正对着库存表发愁,那上面显示,核心芯片的库存只够用几周。
中国没吵,也没拖,10月4日,商务部一句话,把开关从墙上拔掉: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生产的东西,不准出口,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欧洲的客户下单,拿到的是一张单子,后面接空气,东莞的产能在这家公司里超过七成,除中国外的产能不到三成。
10月18日,安世半导体发了公告,员工继续执行国内公司的指令,任何外部指示,如果没得到国内法定代表人的同意,员工有权不执行,不是喊口号,是把控制权写在纸面上,让所有人都看得懂。
安世在中国的产品,数亿美元的库存,暂时不动,宝马在看,大众在看,通用在看,不是看新闻,是看备货,一段时间不解决,欧洲的汽车工厂会遇到真问题,无芯可用,不是夸张。
供应链不是抽象词,是一个个订单,一个个仓库,一个个工位,这件事的根子很简单,一个外国政府响应美国的号召,跑到中国企业的海外资产上动手,把法律和契约放在一边,想用行政来解决产业。
中国不会让,你让一次,后面就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产线在中国,人也在中国,上游下游在中国,出口许可也在中国,你控制不了这些,你控制的就只是一个文件夹,最短的路是稳住运营,把安世在中国的生产维持在可控范围,出口口子关着,先把风险压住。
闻泰科技走法律的路,走外交的路,争取对话窗口,这条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不是根治,根治不在这,根治在规则回到该有的地方。
美国怎么定规则,下一步怎么发力,会决定最终的结局,谁都知道这个现实,可谁都不愿说破,中国的态度很明确,荷兰慌了,这是真的。
不是中国一句话,让你慌,是你的客户也在施压,你以为你的问题是政治,结果发现问题是生产。
荷兰经济事务部声称,此次干预旨在防止安世半导体的产品供应中断,从而保护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他们指责安世半导体存在“严重的管理缺陷”,然而,真相远非如此。
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布的法庭文件显示,今年6月,荷兰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国家安全与防扩散局举行了会晤,美方直接向荷兰施压,要求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政府声称美国并未参与其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决定,时机“纯属巧合”,但法庭文件明确显示,荷兰政府此举正是为了满足美方的要求。
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就这样浮出水面,荷兰政府已进入看守状态,任期截止10月29日大选,此时强抢中企资产实质是为向美国递“投名状”,将外交风险转嫁给下届政府。
这种短视行为无疑是国家战略的严重失误,中方从稀土管制到芯片出口限制,已形成“非对称反制”能力。
欧洲工业宝马、大众的生产线旁,工人们焦虑地注视着零配件库存——这些库存仅能维持几周,而远在荷兰的看守政府,终于为地缘政治的豪赌付出了代价。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被拖入险境,其在华业务占全球营收的36.1%,一旦中方启动对等反制,阿斯玛一年的损失将超过300亿元,远超荷兰强抢的147亿元中企资产。
荷兰真的不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以为控制了股权,就能控制一切?
天真,在全球化时代,资产不再仅仅是一栋厂房、一台设备,真正的资产,是“让厂房和设备运转起来的能力”。而这个能力,荷兰这次恰恰没抢走,反而一脚把它踹得更远了。
权力正从股权、文件向生产、供应链转移,这个认知,荷兰显然没有跟上,他们看到的,是股权书上的几行字;而我们看到的,是背后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是成熟的供应链网络,是全球第一的工业制造能力。
当今世界,中国工业没有对手,这个标签不是好听,是实际能力,比产能,拼爆发,做稳定,这些年世界没几个对手能顶住。荷兰低估了这点。
这不再是中国一家的声音,而是整个产业链用“停工风险”投出的信任票,16家欧洲车企联名警告,若芯片断供持续,生产线将被迫停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呼吁“立即重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这场危机已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以及主要汽车制造商都敦促尽快解决问题。
再看开头的时间线,9月30日动作,10月4日反制,中间没有拖延,截至10月16日,中国已经亮牌反制,这叫节奏,不是你出一招,我考虑一下,是你出一招,我马上关上门。
等你发现门关上了,已经到10月17日,你开始甩锅,你说计划是外部顾问做的,你说政府不知情,你说没有那个打算,你说了很多句,客户只关心一个句:货呢?
这些真实的细节,都是荷兰这次动作的代价。
这次发生在荷兰的土地上,但牵动的是欧洲的车厂,是美国的客户,是亚洲的产线。
东莞超过七成的产能,不会被一句“政府托管”转移到欧洲,除中国外不到三成的产能,不可能撑起全球客户的量,资本是无国界的,它只会流向最稳定、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荷兰在华企业正面临潜在风险,阿斯麦(ASML)2024年在华赚取794.42亿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1%,壳牌正在华推进521亿元新能源项目,联合利华在华营收占比高达90%。
若中方启动对等反制,仅阿斯麦一年损失将超300亿元,远超荷兰强抢的147亿元中企资产,这场事如果拖下去,谁最痛?
所有人都看着荷兰,等一个真实的动作,而不是一句“我们不知情”,中国不需要解释,事情摆在那里,反制已经落地,客户的压力已经在路上,荷兰要么后撤,要么继续扛。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控制多少法理文件,而是能提供多少生产确定性,谁尊重现实,谁才能赢得未来,这启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绕过现实的政治操弄,最终都会被现实所反噬。
根据权威机构评估,安世事件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将加速各国对关键产业链“安全冗余”的建设,同时也让更多国家认识到,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与中国合作才是共赢。
安世半导体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绕过现实的政治操弄,最终都会被现实所反噬。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控制多少法理文件,而是能提供多少生产确定性,谁尊重现实,谁才能赢得未来。
当政客还在表演忠诚时,资本早已写下了最现实的答案,你认为,下一个会是谁?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